更多>健康>恢复

14岁少女运动性哮喘发作,中医辨证治疗助其摆脱喘息困扰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患者相关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病情概述

本案例为一名14岁女性患者,自幼确诊为运动性哮喘,每次剧烈运动后易诱发喘息气短。此次因跑步后出现明显喘息、气短、喉间哮鸣音等症状,自行使用药物效果不佳,遂前往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查体与肺部CT检查,西医诊断为运动性哮喘急性发作,中医辨证为哮病-肺肾阳虚。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后,患者肺功能恢复正常,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哮喘得到有效控制。

基础信息

  • 性别:
  • 年龄:14岁
  • 疾病类型:支气管哮喘(运动诱发型)
  • 就诊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就诊时间:2022年4月
  • 治疗方案:中药辨证施治,以二仙汤加减为主要方剂
  • 治疗周期:门诊治疗,持续服药42天
  • 治疗效果:症状完全缓解,肺功能恢复正常

一、初诊情况

患者因跑步后出现喘息气短前来就诊。家属介绍,6年前在剧烈运动后首次出现喘息、气短、喉间哮鸣音,休息后可缓解,之后每次活动稍剧烈即复发。此前曾在当地医院确诊为运动性哮喘,但因担心吸入激素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肥胖、口腔真菌感染等),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而是选择中药治疗,症状曾一度缓解。

本次发病为1天前跑步后再次出现喘息、气短、喉间哮鸣音,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后症状未完全缓解,遂来就诊。患者自述胸中烦闷、气急、痰鸣咳嗽,咳少量白粘痰,咳吐不畅,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望诊显示:舌淡红,苔薄润,舌尖点刺,脉虚数,两尺脉弱。听诊双肺满布哮鸣音,未闻及湿啰音。肺部CT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血常规正常,气道舒张试验阳性。结合既往病史,西医诊断为运动性哮喘急性发作,中医辨证为哮病-肺肾阳虚。

二、治疗过程

患者在哮喘发作期间曾自行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症状未完全缓解,就诊时仍有明显喘息气短、胸闷不适。根据其症状、舌象及脉象,中医辨证为肺肾阳虚型哮喘,治疗以温肾助阳、纳气平喘为原则,采用二仙汤加减治疗。

处方药物包括: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葛根、南沙参、麦冬、蜜麻黄、杏仁、白果、五味子、紫石英、穿山龙、地龙、蝉蜕、僵蚕等,水煎服。患者服用3剂后,气急症状明显减轻,呼吸顺畅许多。

三、治疗效果

患者二诊时反馈,服药3剂后气急减轻,胸闷感缓解,痰液较易咳出,痰鸣音消失。但闻到异味时仍有轻微喘息,偶有腹胀。医生在原方基础上加用干姜、黄芩、黄连、钩藤,继续水煎服用。

用药后哮喘症状基本控制,痰量减少,听诊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继续巩固治疗21天后复查肺功能,结果恢复正常,未再出现喘息气短。总体治疗周期为42天,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肺功能恢复正常。

四、生活与治疗注意事项

哮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踢球、篮球等,这些活动容易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但并非完全不能运动,快走、慢跑、游泳等适度运动仍可进行,关键在于控制强度,量力而行。

急性发作时,应备有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以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必要时可配合吸入激素类药物进行抗炎治疗,但使用后需及时漱口,防止口腔残留药物引发不良反应。

五、医生临床体会

运动性哮喘是哮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尤其在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此类哮喘通常由剧烈运动诱发,发作时表现为喘息、气短、胸闷、喉间哮鸣音等。虽然随着年龄增长,部分患者症状会逐渐减轻,但仍需积极干预以减少急性发作。

预防方面,建议在运动前数分钟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或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一旦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哮喘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措施缓解症状。

对于体质较弱的哮喘患者,适度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需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诱发哮喘。

中医药在哮喘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例患者采用中药辨证治疗,以温肾助阳、纳气平喘为法,取得了良好疗效,说明中医在哮喘的长期管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笑面对明天2025-09-05 08:55:14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