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48岁男性突发支气管哮喘,科学用药有效缓解咳嗽与喘息症状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患者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摘要:一位48岁男性患者因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及咳痰3年,近半个月症状加重前来就诊。经综合评估后,患者被收治入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通过吸氧、抗感染、抗炎及雾化吸入等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干预,患者喘息及咳嗽症状明显缓解,肺功能显著改善。出院后继续规范吸入治疗,半年内未再出现急性发作。

病例基本信息

性别年龄:男性,48岁

疾病类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就诊医院:黑龙江省医院

就诊时间:2019年10月

治疗方案:吸氧+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注射用多索茶碱、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混悬液;出院后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

治疗周期:住院7天,门诊随访1个月

治疗效果:咳喘症状消失,肺功能显著改善

一、初诊情况

该患者主诉为发作性喘息伴咳嗽、咳痰3年,近期症状加重半个月。患者在接触灰尘后易出现喘息,夜间咳嗽频繁,活动受限。曾自行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缓解症状,但效果不佳且反复发作。既往有鼻窦炎病史多年。

体格检查发现肺部有干啰音,肺部CT未见明显异常,而鼻窦CT显示双侧上颌窦及筛窦炎症,伴有鼻中隔偏曲。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PO₂:75mmHg),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总IgE水平升高。过敏原检测确认对灰尘过敏,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值为55ppb,提示气道炎症明显。

肺功能检查显示中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受损,FEV1用药后上升34%,绝对值增加700ml,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综合上述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二、治疗过程

根据患者病情及检查结果,判断为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入院后给予吸氧支持,并采用静脉用药控制炎症及缓解症状,包括头孢美唑钠抗感染、多索茶碱平喘、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抗炎。

同时,采用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及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以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及减轻气道炎症。经过7天的住院治疗,患者喘息、咳嗽及咳痰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听诊无干啰音,血气分析恢复正常。

患者出院时对长期吸入激素类药物存在顾虑,医生耐心解释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剂量低、副作用小,是控制哮喘的核心手段。最终患者接受治疗方案,出院后开始三级治疗方案,即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进行吸入治疗。

三、治疗效果

住院治疗7天后,患者活动后喘息及夜间咳嗽症状完全缓解,无明显不适感。肺部听诊清晰,干啰音消失,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出院后继续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进行序贯治疗。

1周内患者未出现胸闷或活动受限,夜间无憋醒现象,无需使用沙丁胺醇等缓解药物。2个月后复查肺功能,FVC与FEV1均恢复正常,PEF及小气道功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四、康复与注意事项

患者病情虽已缓解,但出院后仍需密切观察是否有夜间咳嗽、喘息或胸闷等复发迹象,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预防感冒,增强自身免疫力。

在病情稳定期,可适当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提高肺功能和身体素质。建议每3个月定期复查肺功能,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一般建议维持最低有效剂量至少1年,再评估是否可停药。

需要强调的是,哮喘虽无法根治,但通过长期规范化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良好甚至完全的临床控制。规律使用吸入药物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五、医生总结与建议

支气管哮喘患者常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及喘息,尤其在急性发作期症状明显。然而,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后便自行停药,忽视长期管理,导致病情反复。

本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系统治疗,出院后继续规范吸入治疗,半年内未再发作。医生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和日常管理方法。

定期门诊随访不仅有助于评估病情变化,还能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提高生活质量。哮喘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患者需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应对疾病挑战。

语澜2025-09-05 08:57:2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