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生物治疗新进展:靶向疗法助力精准控制
奥马珠单抗:针对IgE的靶向治疗
奥马珠单抗是一种可皮下注射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专门用于治疗慢性过敏性哮喘患者。该药物特别适用于那些对至少一种气源性过敏原敏感且血清IgE水平升高(>30 IU/mL)的患者。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IgE分子的恒定区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游离IgE的浓度,从而防止其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上的IgE受体相互作用。给药剂量和频率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初始血清IgE水平进行个性化调整。
临床研究表明,奥马珠单抗在儿童严重哮喘患者中具有显著疗效,不仅能显著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率和住院率,还能改善哮喘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此外,治疗一年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显著提升,对糖皮质激素的需求也明显减少。研究还指出,奥马珠单抗在减少吸入性类固醇剂量方面也表现出良好效果。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返校季前4-6周开始使用奥马珠单抗,能够有效预防秋季哮喘发作,尤其适用于需要第5步治疗方案的重症儿童患者。
抗IL-5生物制剂:聚焦嗜酸性粒细胞炎症
美泊利单抗:阻断IL-5信号通路
美泊利单抗是一种针对IL-5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通过与循环中的IL-5结合,阻断其与嗜酸性粒细胞表面IL-5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反应。该药物适用于12岁及以上患有重度嗜酸性粒细胞性哮喘的患者。
临床数据显示,美泊利单抗可将哮喘急性发作率降低约50%,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指标,尤其是FEV1(用力呼气容积)在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前显著提升。同时,该药物还能帮助减少吸入或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且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美泊利单抗获批的使用标准为:绝对嗜酸性粒细胞计数≥150个细胞/μL,或过去12个月内≥300个细胞/μL。推荐剂量为每4周皮下注射100mg。
瑞利珠单抗:静脉给药的IL-5抑制剂
瑞利珠单抗同样是针对IL-5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作用机制与美泊利单抗相似,通过阻断IL-5与其受体的结合来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活化和持续存在。目前该药物适用于18岁及以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00个细胞/μL的严重哮喘患者。
推荐剂量为每4周静脉输注3mg/kg。临床研究覆盖了12-75岁人群,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瑞利珠单抗能显著降低哮喘发作频率,提高FEV1值,并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虽然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显著差异,但整体来看,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贝那利珠单抗:靶向IL-5受体的创新疗法
贝那利珠单抗是一种针对IL-5受体α链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主要作用于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它通过直接清除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气道炎症。
在12-75岁人群中进行的3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RDBPCT)表明,贝那利珠单抗在使用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的患者中,显著改善哮喘控制和生活质量。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哮喘恶化、上呼吸道感染及鼻咽炎。推荐用法为前三剂每4周一次皮下注射30mg,之后每8周一次。
抗IL-4/IL-13治疗:调控Th2型免疫反应
杜匹鲁单抗:双效阻断IL-4和IL-13信号
杜匹鲁单抗是一种靶向IL-4受体α链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同时阻断IL-4和IL-13的信号传导,从而抑制Th2型免疫反应。该药物适用于12岁及以上患有中重度未控制哮喘的患者。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杜匹鲁单抗可显著减少重度哮喘发作次数,提升FEV1值,整体改善哮喘控制效果(P<0.001)。在糖皮质激素依赖型患者中,该药物还能显著减少口服类固醇的使用量,并降低严重恶化的发生率。2021年,FDA批准其作为附加维持疗法用于嗜酸性粒细胞表型或口服类固醇依赖型哮喘患者。推荐剂量为初始剂量400-600mg,之后每隔一周给予200-300mg。
新型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科学家正在探索更多靶向治疗哮喘的新型生物制剂,如FeVIPiprant和特泽佩鲁单抗等。
FeVIPiprant是一种CRTh2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前列腺素D2(PGD2)与其受体CRTh2的结合,减少ILC2和Th2细胞释放IL-4、IL-5和IL-13等2型细胞因子。3期临床试验显示,该药物在T2高表型哮喘患者中显著改善FEV1、哮喘控制评分,并减少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特泽佩鲁单抗则是一种靶向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单克隆抗体。TSLP是气道炎症的重要驱动因子,参与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ILC2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激活。研究表明,该药物可显著减少哮喘恶化频率,并提升支气管扩张剂前FEV1。目前,这些新型生物制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人群体,尚未在儿童中进行广泛试验。
支气管热成形术:非药物治疗新选择
支气管热成形术是一种通过支气管镜输送射频能量的微创治疗方法,旨在减少气道平滑肌质量和平滑肌肥大,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
该疗法已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对常规吸入治疗无效的成人严重哮喘患者。虽然研究显示其可改善生活质量、减少缺勤率,但也伴随着较高的住院率和不良事件风险,且治疗成本较高。目前尚无关于儿童患者的研究数据,因此不推荐用于18岁以下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