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35岁女性持续咳嗽咳痰久治不愈,竟是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作祟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相关信息已作处理)

摘要:一位35岁女性患者因反复感冒后出现持续咳嗽、咳痰达10天,初期口服感冒药物无效,随后出现发热症状。经过多种抗生素治疗后,肺部病灶仍未见吸收。通过X线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结合临床表现,最终确诊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入院后给予醋酸泼尼松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有所吸收。

基本信息:女性,35岁

疾病类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1月

治疗方案:醋酸泼尼松口服 + 物理降温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门诊随访1个月

治疗效果:咳嗽、咳痰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影像病灶吸收

一、初诊经过

患者主诉在感冒后出现反复咳嗽、咳痰,持续10天未见好转,自行服用感冒药物效果不佳。随后在病程第5天开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8.7℃,无寒战。先后接受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5天,以及莫西沙星静脉滴注11天,但复查肺部CT显示病灶未吸收。

体格检查结果显示:体温37.0℃,心率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Velcro啰音。心脏、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结合影像学表现和抗感染治疗无效的病史,初步怀疑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遂收治入院进一步诊治。

二、确诊与治疗过程

影像学与功能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弥漫性肺泡密度增高阴影,呈外周分布。高分辨率CT(HRCT)提示斑片状气腔实变、磨玻璃样阴影、小结节影,以及支气管壁增厚和扩张。

肺功能检查提示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未见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血气分析显示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均存在低氧血症。

诊断依据与治疗方案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对抗感染治疗无反应的表现,最终确诊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由于患者为初发且非重症病例,治疗方案选择口服醋酸泼尼松进行激素治疗,并按月逐步减量。同时采用物理降温措施控制体温。

三、治疗效果评估

激素治疗48小时后,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也有所下降。经过14天的住院治疗,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肺部CT显示病灶有所吸收。出院后继续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并计划1个月后返院复查。

四、康复期间注意事项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在激素减量过程中存在复发风险,因此建议患者定期回院复查。此外,在激素治疗期间,患者需密切关注可能的副作用,如血糖升高、血压波动、继发感染等。应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并结合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五、临床经验总结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属于间质性肺病的一种,虽然整体预后较好,但其临床表现与感染性肺炎及其他类型机化性肺炎相似,容易误诊。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全面评估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并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机化性肺炎的病因,如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真菌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等。

通过该病例,也提醒广大患者,若出现长期咳嗽、咳痰且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茄子小姐2025-09-07 09:25:13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