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肺癌确诊时已进入晚期阶段
肺癌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隐匿,导致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肺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原发性病灶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如持续性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呼吸困难以及胸部不适或疼痛等。此外,肺癌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乏力、发热等。
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由于肺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特别是当肿瘤生长在肺部外周区域时,早期病灶体积较小,通常不会对气道造成明显压迫或刺激,因此患者往往没有明显不适感。这种情况下,肺癌很难被早期察觉,很多患者是在出现其他系统症状时才被发现。
转移症状常成为首次就诊诱因
肺癌的恶性程度较高,容易发生远处转移。当癌细胞扩散至其他器官时,会引发相应的临床表现。例如,肺癌脑转移可能导致头痛、恶心、视力模糊、肢体无力等神经系统症状;骨转移则可能引起剧烈骨痛或病理性骨折;肝转移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黄疸等。很多患者正是因为出现这些转移症状才首次就医,此时病情往往已进入晚期。
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提高早诊率
为了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建议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者、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中的人群,以及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这种检查方法比传统X光更能发现早期肺部病变,有助于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加强健康意识,关注身体变化
除了定期体检外,公众也应增强健康意识,留意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如持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血、胸痛、声音嘶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