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肺癌诊断的权威标准解析

在肺癌的诊断过程中,病理诊断被公认为是确诊的“金标准”。这一过程通常需要通过特定手段获取病变组织,以便进行详细的显微镜检查。常见的组织获取方式包括支气管镜检查,适用于中央型肺癌的取样。这种方法通过气管进入支气管系统,能够直接观察并获取可疑病变部位的组织样本。

外周病灶的取样方法

对于位于肺部外周的病灶,通常采用穿刺活检的方式进行取样。这种操作一般在CT或B超引导下进行,以确保穿刺的准确性与安全性。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组织样本,可以明确肿瘤的细胞类型,例如是小细胞肺癌、鳞状细胞癌,还是腺癌等其他类型。

分子病理检测的重要性

在获得组织样本后,进一步的分子病理检测也十分关键。该检测可以识别是否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靶基因突变,如EGFR、ALK、ROS1等基因变异。这些信息对后续的靶向治疗方案选择至关重要,能够在减少患者创伤的同时,实现更精准、个性化的治疗。

影像学与肿瘤标志物的辅助作用

虽然CT、PET-CT、X线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的初步筛查和评估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它们并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提示可能存在肺部肿瘤,但无法提供明确的组织学证据。

鉴别诊断的必要性

肺癌在影像学表现上有时与肺结核、真菌感染等其他肺部疾病相似,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必须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避免因误诊而延误治疗。这也进一步凸显了病理诊断在肺癌确诊中的核心地位。

箭枫穿心2025-09-07 10:45:2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