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72岁肺错构瘤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实现症状显著缓解

(声明:本文仅供科普参考,患者相关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摘要:一位72岁男性患者因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并伴有活动后气促前来就诊,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局限性肺错构瘤。考虑到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最终选择进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CT未见肿瘤复发,治疗效果获得患者及家属高度认可。

基本信息

性别:

年龄:72岁

疾病类型:局限性肺错构瘤

就诊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2月

治疗方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住院周期:5天,配合定期随访

治疗结果:咳嗽、气促症状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无复发迹象

一、初次接诊情况

2021年2月,该患者在家人陪同下前来我院就诊。据家属介绍,患者近4年来持续出现反复性咳嗽、咳痰症状,严重时还伴随活动后呼吸困难。此前在多家诊所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后虽症状略有缓解,但始终未能彻底治愈,且未进一步深入检查。半个月前患者因受凉导致病情加重,自行服用抗生素效果不佳。

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干啰音,提示可能存在肺部结构性病变。结合患者病史与体征,医生建议其住院进行系统检查,患者及家属表示接受。

二、诊断与治疗过程

入院后,胸部CT检查显示患者右主支气管壁存在软组织肿块影,右肺多发性肺结节,左肺病变较轻。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部位存在异常肿物。

组织活检结果显示:右主支气管局部黏膜慢性炎症,伴有上皮样增生改变。考虑到患者高龄,家属拒绝接受传统开胸手术,经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决定在局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术中发现肿物位于右主支气管与右下支气管交叉处,未见明显出血或溃疡。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肿物表面覆盖纤毛柱状上皮,组织结构呈分叶状,上皮下可见成熟结缔组织,最终确诊为局限性肺错构瘤。

CT影像资料

影像检查显示右肺肺门区域存在圆形病灶,边缘清晰、规则。

进一步增强CT提示病灶无钙化,呈现轻度实体强化特征。

三、术后恢复与随访情况

手术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咳嗽、气促等症状显著减轻。住院5天后,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达到出院标准。

术后3个月复查CT,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迹象,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医生建议继续定期随访,以便及时监测病情变化。

四、术后康复与生活管理建议

患者虽已康复,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以保障术后长期健康:

  • 定期复查:出院后半年内建议每月复查一次,若出现不适及时就诊。病情稳定后,可改为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
  • 合理饮食: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增强体质。避免高脂、高糖、高盐饮食,保持清淡饮食结构。
  • 戒除不良习惯:由于肺部曾受病变影响,建议患者彻底戒烟戒酒,避免肺部再次受损。

五、临床医生的诊疗体会

肺错构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肺部病变,通常由支气管肺组织发育异常引起。病理学上常表现为多种组织成分混合存在。对于此类患者,若术前支气管镜活检提示良性病变,或胸部CT显示良性特征,可在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创伤较小的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相比传统外科手术,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显著优势,尤其适用于高龄或身体条件较差的患者。本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充分体现了该术式的临床价值。

天高云淡2025-09-07 11:10:03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