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男性咳痰确诊间质性肺气肿,科学联合治疗助力肺功能恢复
(声明:本文仅供科普参考,文中患者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病情概述
间质性肺气肿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肺部疾病,常与肺间质纤维化并存,临床表现为长期的呼吸困难、咳痰、喘息等症状。本案例中的患者为62岁男性,病程长达十余年,近一年来症状明显加重,活动耐力显著下降,自行用药效果不佳,最终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确诊为肺间质纤维化合并间质性肺气肿、肺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基础信息
性别:男
年龄:62岁
疾病类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间质性肺气肿、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就诊医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14年10月
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治疗(包括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多索茶碱、氨溴索、孟鲁司特钠片、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茶碱缓释片、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无创辅助通气+康复训练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14天,出院后继续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症状明显缓解,肺功能逐步恢复
一、初诊情况
患者有长达10余年的咳嗽、咳痰和喘憋病史,近4年来活动耐力显著下降。1个月前因受凉后症状加重,出现活动后气促明显、咳白黏痰、晨起痰量增多,并伴有间断发热。患者曾自行服用多种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支气管扩张剂,但效果不佳。
入院查体显示:体温36.7℃,呼吸频率25次/分,心率100次/分,血氧饱和度89%。听诊双肺有干性啰音,进一步检查包括血常规、CRP、降钙素原、胸部CT及肺功能检测。CT结果显示肺部存在纤维化及肺气肿改变,肺功能提示重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综合判断为肺间质纤维化合并间质性肺气肿、肺炎及慢阻肺。
二、治疗过程
结合患者的病史与检查结果,医生重点考虑了肺间质纤维化合并间质性肺气肿、尘肺合并肺感染的可能。患者有长达20年的粉尘接触史,被诊断为尘肺II期,伤残二级,且有40年吸烟史,每日20支,同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2型糖尿病。
针对其病情,医生制定了综合治疗方案: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控制感染,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配合多索茶碱缓解支气管痉挛,氨溴索促进痰液排出,并给予无创辅助通气以改善氧合。
经过3天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开始缓解,炎症指标如血常规、CRP、PCT等明显下降。继续治疗10天后,病情稳定出院。出院后建议口服孟鲁司特钠片、茶碱缓释片、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及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并进行呼吸功能训练,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
三、治疗效果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间质性肺气肿的发生与吸烟、职业暴露、环境及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去除诱发因素,同时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
患者在接受无创通气、抗感染、抗炎、化痰及支气管扩张治疗后,喘憋症状明显缓解。14天后门诊复查,症状进一步减轻,肺功能指标部分恢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四、注意事项
患者病情虽已缓解,但肺间质纤维化合并间质性肺气肿属于慢性疾病,仍需长期管理。建议患者坚持进行肺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通气能力。
此外,患者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口服化痰药物,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同时要严格戒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接触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做好劳动防护。
五、医生建议与健康指导
1. 疾病教育与管理
对间质性肺气肿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内容包括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学会识别急性发作信号、了解就医时机等。
2. 肺功能锻炼与营养支持
建议患者进行规律的呼吸训练,如深慢缩唇腹式呼吸,运动强度控制在极量运动的60%-80%,每次持续5-40分钟,每日1-3次,每周至少3次以上。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3. 呼吸道管理与物理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慢阻肺患者管理的重要环节,除口服化痰药物外,可结合雾化吸入和物理治疗手段,帮助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