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性患急性支气管炎引发咳嗽与痰多,科学药物治疗是关键!
声明:本文旨在进行医学知识普及,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文中患者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疾病概述
急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尤其在季节交替或气温骤变时高发。该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能是细菌感染所致,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咽痛、胸闷等。虽然多数病例具有自限性,但若症状明显或炎症指标升高,仍需及时进行药物干预,以缓解症状、控制感染、加快康复。
病例基本信息
- 性别:女性
- 年龄:26岁
- 诊断:急性支气管炎
- 就诊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 就诊时间:2022年6月
- 治疗方式:口服药物治疗
- 治疗周期:门诊治疗7天,定期随访
- 治疗效果:症状明显缓解,炎症指标恢复正常
一、初诊情况
患者为26岁年轻女性,因近期过度劳累并受凉后,出现持续性咳嗽,伴有黄脓痰,咳痰较为明显。剧烈咳嗽时伴有轻微胸闷、咽痛及明显的咽部异物感。患者自觉身体乏力,但未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发热、咯血、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前患者自行服用感冒灵颗粒,但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既往身体健康,无特殊慢性病史,无吸烟、饮酒习惯,亦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结果显示: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及腹部检查均无异常。根据患者病史及体检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二、检查与诊断过程
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门诊安排了胸部正位DR及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检查。
胸部DR结果显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符合急性支气管炎的影像学表现。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提示体内存在明显炎症反应。
排除其他病因
同时进行了呼吸道病原学检测及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排除了流感及其他特定病原体感染的可能。
最终诊断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及检查结果,确诊为急性支气管炎。
三、治疗方案与过程
治疗选择
医生向患者详细说明了急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由于患者工作原因,选择在门诊接受口服药物治疗。
具体用药
- 抗感染: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
- 化痰治疗:桉柠蒎肠溶软胶囊
- 止咳缓解:苏黄止咳胶囊
整个治疗周期为7天,期间患者需定期回院复查。
治疗反应
经过一周的规范药物治疗,患者自述咳嗽、咳黄脓痰、胸闷、咽痛及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明显减轻,基本消失。复查血常规显示炎症指标已恢复正常,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
四、康复建议与注意事项
患者病情好转后,医生特别叮嘱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持规律作息
- 在气温骤降或天气变化时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
- 多喝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 避免接触冷空气、刺激性气体、粉尘及有毒有害颗粒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交替时
五、医生总结与建议
急性支气管炎虽为常见病,但若处理不当,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本病例提示,及时就医、规范用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患者因劳累受凉诱发疾病,表现为明显的咳嗽、咳痰及咽部不适,经检查发现炎症指标升高,胸片提示支气管炎改变。通过抗感染、化痰及止咳治疗,症状明显缓解,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劳逸结合,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更应注意保暖,避免吸入刺激性气体,以减少急性支气管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