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慢阻肺为何会出现三凹征?解析其成因与应对措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在病情急性加重阶段,常常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并伴随一种称为“三凹征”的体征。这种现象多见于慢阻肺发展至终末期或病情非常严重的阶段,而在轻度慢阻肺患者中则极少出现。

什么是三凹征?

三凹征指的是在呼吸困难时,患者锁骨上窝、胸骨上窝以及肋间隙出现明显的皮肤凹陷。这种凹陷是由于胸腔内负压显著增加,导致胸壁在骨骼间隙处向内陷落,从而形成典型的三凹表现。

三凹征出现的病理机制

当慢阻肺病情加重时,气道狭窄和阻塞会显著影响空气的吸入,导致吸气流速明显下降,从而引发吸气性呼吸困难。在吸气过程中,胸腔内压力急剧下降,外部大气压力相对升高,这种压力差促使胸壁在较薄弱的部位向内凹陷,形成三凹征。

三凹征的临床表现

患者在出现三凹征时,通常会伴随明显的气急、胸闷、呼吸费力以及缺氧症状,如口唇发绀、意识模糊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应对三凹征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旦发现慢阻肺患者出现三凹征,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干预。包括给予高流量吸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气道炎症与痉挛。在病情危重、自主呼吸难以维持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以维持有效呼吸,挽救患者生命。

枫林残忆2025-09-11 08:28:1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