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何预防和治疗?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作为一种慢性且发展隐匿的疾病,慢阻肺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被患者忽视。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该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长期慢性咳嗽和咳痰。在疾病初期,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气促现象,容易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或感冒后的长期咳嗽混淆。然而,一旦出现呼吸困难等气促症状,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
慢阻肺的危害不容小觑
慢阻肺不仅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还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例如,长期慢性缺氧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此外,由于身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患者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致死率与致残率高
正因为其不可逆的病理过程和多种并发症,慢阻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该病已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群的健康。
慢阻肺的发病率为何逐年上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吸烟人群庞大,加之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暴露增多,慢阻肺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权威统计,全球范围内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发病率已高达9%至10%。
定期体检是预防的关键
为了及早发现和干预慢阻肺,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尤其是长期吸烟者、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或粉尘环境中的人群更应引起重视。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