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慢阻肺患者插管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哪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在病情急性加重时,常常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甚至发展为呼吸衰竭。此时,为了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医生可能会选择进行气管插管并连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虽然这种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气管插管本身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尤其对于本就存在肺部基础疾病的慢阻肺患者而言,其危害更应引起重视。

插管可能引发感染风险

正常情况下,鼻腔和上呼吸道黏膜具有一定的过滤和防御功能,可以阻挡部分细菌和病毒进入下呼吸道。然而,一旦进行气管插管,这一天然屏障将被绕过,外界的病原微生物可以直接进入气管和肺部,从而增加感染的可能性。此外,慢阻肺患者大多免疫力较弱,本身就可能存在肺部感染,插管后更容易并发细菌感染,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在插管操作过程中,由于刺激咽喉部位,可能会引起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率减慢,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心脏骤停。这种风险在基础心肺功能较差的慢阻肺患者中尤为突出,因此在插管前后必须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应急抢救准备。

造成气道及咽喉部损伤

气管插管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过程中有可能造成咽喉部或气道的物理性损伤,如局部黏膜挫伤、出血,甚至引发局部感染。这种损伤不仅会加重患者的不适,还可能延长康复时间,影响整体预后。

总结

虽然气管插管在抢救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医生在决定是否插管时,应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与风险,并在操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家属和患者也应了解相关风险,配合医疗团队做出科学决策。

往事2025-09-11 08:54:2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