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治疗周期有多长?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在我国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尤其是伴随感染时,治疗周期往往较长。这种疾病由于支气管结构的不可逆性损伤,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持续性的咳嗽、咳痰甚至咯血等症状。
支气管扩张为何容易被忽视?
在我国,支气管扩张的发病率其实并不低,但由于公众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对该病的认知不足,很多患者在出现长期咳嗽、咳痰等症状时,往往误以为是普通感冒、支气管炎,选择自行购药或在小诊所进行短期输液治疗。
误诊和延误治疗的后果
患者在症状缓解后短期内可能感觉好转,但几天或几周后症状再次复发,形成“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这种反复不仅加重病情,还可能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增加治疗难度。
确诊支气管扩张的关键步骤
对于长期存在咳嗽、咳痰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系统检查,如胸部X光或肺部CT扫描,以明确是否患有支气管扩张。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权威指南指导治疗
根据2018年瞿介明院长发布的《支气管扩张诊疗指南》,我国在该病的临床诊治方面逐渐规范化。指南中指出,支气管扩张的发病率高、误诊率高、治疗难度大,亟需引起重视。
感染期的治疗周期与建议
一旦确诊为支气管扩张并伴有细菌感染,必须进行规范、足疗程的抗生素治疗。一般来说,感染期的治疗周期建议不少于14天,部分病情较重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
坚持治疗的重要性
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的治疗不能“见好就收”,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完成整个疗程,避免病情反复或产生耐药性。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强体质、预防感染,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