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女性支气管扩张反复咳嗽咳痰,避免着凉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患者相关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摘要:一位67岁女性患者因受凉后出现持续性咳嗽、咳出黄绿色脓痰,并伴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既往有支气管扩张和肺气肿病史,病情反复发作。入院后经过系统的抗感染治疗、化痰、平喘及支气管镜吸痰等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显著缓解,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基本信息
性别:女
年龄:67岁
疾病类型:支气管扩张
就诊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5月
治疗方案:支气管镜下吸痰、静脉抗感染治疗(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盐酸莫西沙星、细辛脑注射液)、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
治疗周期:住院12天,后续门诊随访
治疗效果:症状明显缓解,炎症指标恢复正常,痰液减少且颜色转清
一、初诊情况
患者为67岁女性,主诉近3年来每逢受凉后即出现咳嗽症状,尤其在清晨时加重,伴有大量黄绿色脓痰,同时伴有胸闷、气喘,活动后尤为明显。听诊发现双肺湿性啰音明显。既往有7年支气管扩张病史,曾多次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症状缓解后又反复发作。患者活动能力较以往有所下降,提示肺功能逐渐受损。
二、治疗过程
明确诊断,科学用药
入院后立即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胸部CT、痰培养及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存在。结合患者病史和检查结果,医生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实施支气管镜吸痰治疗以清除气道分泌物。
精准抗感染治疗
痰培养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他啶他唑巴坦钠和盐酸莫西沙星进行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配合细辛脑注射液以缓解咳嗽和促进排痰。
辅助雾化治疗,改善通气
在静脉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进行雾化吸入,以减轻气道炎症并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
三、治疗成效
经过12天的综合治疗,患者咳嗽频率明显减少,黄绿色脓痰逐渐转为白色稀痰,痰量显著减少。复查血常规和降钙素原均恢复正常,痰培养未再检出致病菌,肺部啰音消失,病情明显好转,达到出院标准。
四、康复建议与注意事项
预防复发,关键在于日常管理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结构性肺病,肺功能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因此预防感染和控制症状尤为重要。患者应避免吸烟,远离烟雾和空气污染,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饮食方面应注重营养均衡,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肉类、蛋类、奶制品和鱼类,增强体质。
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
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肺活量和整体免疫力。此外,可长期使用化痰药物帮助排痰,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及时就医,控制急性发作
一旦出现咳嗽加重、咳黄绿色脓痰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根据痰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必要时可结合雾化吸入和物理排痰,防止病情恶化。
五、医生总结与临床启示
该病例提示我们,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气道结构异常,容易反复感染,尤其是在气温变化或免疫力下降时更易发作。本例患者因受凉诱发急性加重,通过系统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上应强调“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理念,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识,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延缓肺功能恶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