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成因及诊断方法解析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肺部血管疾病,根据进入血管的栓子种类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血栓栓塞、羊水栓塞、脂肪栓塞以及肿瘤栓塞等。在所有类型中,最为常见的是血栓栓塞,其主要来源是下肢深静脉形成的血栓。这些血栓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造成血管阻塞,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因
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超标、长时间保持坐姿、长途旅行中的久坐不动、骨折或手术后恢复期、髋关节置换术、长期卧床、高龄人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妊娠期、恶性肿瘤以及长期服用避孕药物等。这些因素会增强血液的凝固性,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肺栓塞的典型临床表现
当肺栓塞发生时,患者通常会出现被称为“肺栓塞三联征”的典型症状:突发性的呼吸困难、伴有胸膜炎样特点的胸痛,以及不同程度的咯血。若患者存在上述诱发因素,并同时表现出这些典型症状,临床上应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性。
肺栓塞的诊断方法
目前,肺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肺栓塞的“金标准”,但由于其属于有创检查,操作复杂、风险较高,因此在急诊或日常临床工作中并不常用。
更实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为了实现快速、安全的诊断,临床上更倾向于使用CT肺动脉造影(即肺动脉CTA)来判断是否存在肺动脉栓塞。该检查方法无创、准确性高,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还可以用于评估肺栓塞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是目前最常用的肺栓塞影像学检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