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由于静脉系统中的血栓脱落,随血流回流至肺部,造成肺动脉阻塞。静脉血原本需要回流到心脏,再由心脏泵送至肺部进行氧气交换,从而转化为富含氧气的动脉血,供应全身各个重要器官。当静脉系统中形成血栓时,这些血栓可能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系统,导致肺动脉栓塞。
肺栓塞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肺栓塞的症状因人而异,取决于栓塞的部位、范围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通常突然发生,且在活动时加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咳嗽、咳痰,甚至咳血的现象,这可能是肺部组织受损的表现。
肺栓塞的高危人群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风险最高
研究表明,约70%的急性肺栓塞病例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的,因此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此外,长期卧床、术后恢复期、怀孕、肥胖以及有血栓病史的人群也容易发生静脉血栓,进而引发肺栓塞。
急性肺栓塞的严重性与治疗策略
急性肺栓塞属于一种高危急症,其死亡率可与心肌梗死相媲美,医学界对其高度重视。一旦确诊,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处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危险分层,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高危患者,如出现低血压、休克等症状,可能需要采取溶栓治疗或急诊手术取栓,以迅速恢复肺动脉血流。而对于中、低危患者,抗凝治疗通常是首选方案,可以有效防止新的血栓形成,并减少血栓加重的风险。
及时识别与就医的重要性
由于肺栓塞症状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或延误治疗。因此,公众应提高对肺栓塞的认知,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查和血液检测,以便早期诊断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