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肺栓塞有哪些高危因素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血管性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任何可能引发静脉血流淤滞、血管内皮损伤或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都可能诱发肺栓塞。根据病因来源,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主要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提高警惕,及早预防。

一、遗传性危险因素

遗传性因素是指个体由于基因或家族遗传背景而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风险。例如,一些患者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家族史,这可能与某些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有关,如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或蛋白S缺乏等。这些遗传性疾病会显著增加肺栓塞的发生几率。

二、获得性危险因素

获得性因素在临床上更为常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手术与创伤

大型手术,尤其是骨科、腹部或盆腔手术,以及严重创伤,都会造成血管损伤,同时术后卧床时间较长,血流缓慢,极易形成血栓。

2. 长期卧床或久坐不动

长时间卧床、长途旅行久坐不动等行为会导致静脉回流减缓,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引发肺栓塞。

3. 慢性疾病影响

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的患者,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肺栓塞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4. 与动脉粥样硬化共存的危险因素

肺栓塞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这些疾病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

5. 吸烟和饮酒

长期吸烟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持续性损伤,酒精摄入过量也可能影响凝血机制,增加血栓事件的发生风险。

三、如何降低肺栓塞风险

为了有效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建议公众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合理饮食,并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对“三高”人群,应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术后患者或长期卧床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抗凝治疗或物理预防措施。

完成跳跃2025-09-15 08:05:2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