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肺栓塞的定义及其临床特征

肺栓塞,顾名思义,是指来自体循环的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造成血管阻塞,从而引发肺循环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肺栓塞最常见的类型是肺血栓栓塞症,其主要致病因素是血栓。

肺血栓的来源与机制

与冠心病中冠状动脉原位形成的血栓不同,肺动脉内的血栓多为“外来者”,通常源自体循环静脉系统,尤其是下肢深静脉和腹腔深静脉。当这些部位形成的血栓脱落时,会随静脉血流进入右心,最终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导致肺栓塞的发生。

肺栓塞的典型症状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尤其是当患者出现单侧下肢肿胀(下肢不对称水肿)时,若伴随上述症状,应高度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往往是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致。

非大面积肺栓塞的处理原则

在临床实践中,超过90%的肺栓塞患者属于非大面积肺栓塞类型。这类患者通常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治疗上以抗凝为主,目的是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展或新的血栓形成。

机体自身溶栓机制的作用

多数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在及时接受抗凝治疗后,依靠自身的纤溶系统能够逐步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从而改善病情。因此,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嘴角一抹想你的微笑2025-09-15 08:22:44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