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急性肺栓塞的成因与危害解析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临床上较为严重且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肺动脉或其分支被各种类型的栓子突然阻塞。这种阻塞会迅速影响肺部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生理反应。

急性肺栓塞的基本机制

肺栓塞的发生机制主要与血液循环中的异常物质进入肺动脉有关。最常见的栓子是来自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这些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血管阻塞。这种现象被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综合征”。

栓子的类型与来源

引起肺栓塞的栓子种类多样,除了最常见的血栓外,还可能包括脂肪颗粒、空气泡、羊水以及某些肿瘤细胞团块。例如,在严重创伤或骨折后,脂肪颗粒可能进入血液循环;而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误入母体血管也可能导致肺栓塞。

肺栓塞的病理生理影响

当肺动脉被栓子阻塞后,受累区域的肺组织会出现缺血和缺氧,严重时可导致肺梗死。同时,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负荷加重,可能引发急性右心衰竭。此外,栓塞还会引发全身性的神经内分泌反应,进一步加重病情。

常见的高危因素

多种因素可能增加肺栓塞的风险,包括长期卧床、久坐不动(如长途旅行)、血液高凝状态(如某些遗传性凝血障碍)、妊娠及产后阶段、口服避孕药物、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或创伤等。这些情况都会促进血栓形成或增加栓子进入肺循环的可能性。

总结与预防建议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急症,其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识别并控制高危因素、早期发现症状、及时进行干预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对于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健康宣教,采取预防性抗凝或物理干预措施,如穿戴弹力袜、早期下床活动等。

活力四射的白羊星2025-09-15 08:41:5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