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疾病
肺栓塞是指由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从而引发一系列循环障碍和病理生理改变的严重疾病。这种病症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危险性,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带来致命后果。
肺栓塞的发病机制
肺栓塞的发生通常与静脉系统中的栓子脱落有关。当栓子随着血流进入肺动脉循环时,会阻塞血管,导致肺部血流受阻,进而影响气体交换和心脏功能。最常见的情况是,下肢深静脉形成的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造成肺动脉阻塞。
常见的栓子类型
临床上,肺栓塞的栓子类型主要包括:
- 血栓:以下肢静脉血栓最为常见;
- 脂肪栓塞:多见于长骨骨折或骨科手术后;
- 空气栓塞:可能发生在静脉输液或手术过程中;
- 羊水栓塞:常见于分娩过程中,属于罕见但危险性极高的类型。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与危害
患者在发病前可能有长时间久坐、卧床或手术史。由于久坐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容易形成血栓。当患者突然站立或活动时,血栓可能脱落并进入肺循环。一旦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会导致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右心负荷加重,进而引起心排血量下降,严重时可导致晕厥、休克,甚至猝死。
如何预防肺栓塞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术后患者、长期卧床者或长途旅行者,建议加强下肢活动、穿着弹力袜、适当补充水分,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早期识别和干预是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