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肺栓塞确诊两个月后出现胸闷,经规范治疗后症状缓解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61岁女性患者,在外院确诊为肺栓塞已有两个月,近一日出现胸闷症状,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初步诊断为肺栓塞,遂给予抗凝及控制血压等治疗方案。住院治疗两天后,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出院两个月后复查,肺动脉栓塞已明显吸收,治疗效果良好。

基本信息:女性,61岁

疾病类型:肺栓塞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9月

治疗方案:口服华法林钠片、硝苯地平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天,出院后随访2个月

治疗效果:胸闷症状缓解,肺动脉栓塞明显吸收,病情稳定

一、初次接诊情况

患者为61岁女性,初诊时精神状态良好,营养状况正常,未见明显消瘦或贫血表现。自述2个月前曾确诊肺栓塞,近期出现胸闷不适,持续约1天。体格检查显示生命体征平稳,体温36.2℃,脉搏7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55/80mmHg。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整,未发现瓣膜杂音。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给予肺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肺动脉主干未见明显扩张,远端及分支存在斑片状低密度充盈缺损,提示肺动脉栓塞可能。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初步诊断为肺栓塞,并安排住院观察治疗。

二、治疗过程与方案

入院后进一步复查肺动脉CTA,与2021年7月20日的影像对比,肺动脉栓塞情况较前明显改善。同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发现左侧小腿肌间隙静脉血栓已部分吸收,同时存在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静脉扩张。

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决定给予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钠片,以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并促进其溶解。同时考虑到患者血压偏高,加用硝苯地平片以控制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凝血功能变化。入院第二天,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病情稳定,符合出院标准,遂安排出院并继续门诊随访。

三、治疗效果评估

在住院治疗期间,患者第一天即感觉胸闷症状有所减轻,第二天症状完全消失,生命体征稳定,精神状态良好。经评估后认为病情控制理想,准予出院。

出院两个月后回院复查,患者表示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复查肺动脉CTA显示肺动脉内血栓已明显吸收,肺部循环功能明显改善。尽管病情已基本稳定,但仍需继续服药并定期复查,以防止复发。

四、出院后注意事项

虽然患者目前病情稳定,但为了预防肺栓塞复发及并发症,建议注意以下事项:

  • 适量运动:建议进行如散步、慢跑等轻度有氧运动,避免久坐久卧,促进血液循环。
  • 饮食调整: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控制血脂水平,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 规律服药:严格按照医嘱服用抗凝药及降压药,不得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 定期复查:定期回院复查凝血功能、血压及影像学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 良好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增强机体免疫力。

五、医生总结与临床思考

肺栓塞是一种由血栓阻塞肺动脉引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胸闷、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本病例患者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

通过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该患者症状得以缓解,肺动脉血栓明显吸收,说明抗凝治疗效果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肺栓塞具有复发倾向,尤其是存在下肢静脉血栓或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更应加强长期管理。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重视对肺栓塞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同时加强患者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依从性,从而降低复发风险,改善预后。

雪域孤狼2025-09-15 09:11:0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