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可能带来的后遗症有哪些
肺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循环系统疾病,当血栓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时,会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在发生肺栓塞后,人体的纤溶系统会自动启动,试图分解血栓。此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危险度分层,决定是否采用溶栓或抗凝治疗。对于高危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复血流;而对于中、低危患者,则通常采取抗凝治疗以防止新的血栓形成。
血栓溶解不完全可能引发的后遗症
虽然人体具备一定的纤溶能力,但在某些情况下,血栓可能无法被完全溶解。此时,残留的血栓可能逐渐发生机化,或者引发局部动脉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损伤和结构改变。这种情况下,血管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正常形态,出现狭窄或弹性下降。
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当肺动脉内的血栓未能完全清除,或反复发生栓塞事件,可能导致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进而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这种疾病是肺栓塞较为严重的远期后遗症之一,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右心功能不全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降低肺栓塞后遗症的风险
为了减少肺栓塞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早期识别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凝或溶栓方案,并在病情稳定后进行长期随访。此外,患者在恢复期应定期复查肺动脉压力及心功能,必要时进行影像学评估,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慢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