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是什么?了解病因与治疗方法
肺栓塞是一种由于血管被栓子阻塞而引发的肺部循环障碍性疾病,常见的是由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所导致。当这些血栓随着血液流动到达肺部时,就会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肺栓塞的成因
肺栓塞的主要原因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脱落。这种血栓可能由于长时间卧床、手术后恢复期、久坐不动、肥胖或某些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而形成。当血栓脱落后,它们会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肺部,造成肺动脉阻塞。
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肺栓塞的症状因栓子的大小和堵塞的位置而异。小的栓子可能仅引起轻微的不适,例如胸膜性胸痛,而较大的栓子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困难、咳血、心悸甚至休克。因此,肺栓塞的症状可以从轻微到危及生命不等。
肺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一旦怀疑肺栓塞,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D-二聚体检测、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以及下肢静脉超声等。确诊后,通常采用抗凝治疗来防止血栓进一步扩大和新血栓的形成。
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主要治疗方式,常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一般建议抗凝治疗持续三到六个月,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时间和剂量。
肺栓塞的预防与康复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并改善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不动。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凝血功能,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有助于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