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护理与诊断要点解析
肺栓塞是一种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从而引发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伴随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该病起病急、病情重,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肺栓塞的基本病理机制
肺栓塞的发生通常与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尤其是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肺动脉系统。栓子堵塞肺动脉后,可导致肺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引发肺梗死。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措施
1. 保持安静休息,减少机体耗氧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任何剧烈活动,以减少心肺负担和氧气消耗。活动可能促使更多血栓脱落,加重病情。
2. 优化呼吸环境,保障气道通畅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维持适宜的温湿度。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低氧状态。
3. 缓解胸痛症状,提升舒适度
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轻度疼痛可不予特殊处理,但若疼痛剧烈,应遵医嘱及时给予镇痛药物,避免因疼痛引发呼吸浅快或屏气,加重呼吸困难。
4.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护理过程中应定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记录变化趋势,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治疗配合与用药管理
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积极配合治疗,包括抗凝、溶栓、必要时的手术干预等。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抗凝治疗的护理要点
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凝血功能,防止出血并发症。同时向患者宣教用药注意事项,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注意观察有无牙龈出血或皮下瘀斑等。
总结:肺栓塞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护理工作在病情控制和康复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和有效的治疗配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