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什么病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在睡眠过程中患者口鼻部位的气流减弱或完全消失,且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超过10秒,通常伴随血氧饱和度下降。医学上将其定义为口鼻气流较基线下降≥90%,并持续≥10秒的情况。该病症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日间嗜睡等多种并发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分类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两类病症在发病机制和体征上有明显区别。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于大脑呼吸中枢调节功能异常,导致呼吸驱动信号缺失,进而引发呼吸暂停。这类患者在发作期间不仅口鼻气流消失,胸腹部也没有明显的起伏运动,说明呼吸肌群未进行正常的收缩活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则主要是由于上呼吸道发生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气流无法顺利进入肺部。虽然口鼻气流减弱或消失,但胸腹运动依然存在,甚至出现胸腹矛盾运动。这种现象常见于咽部组织肥大、软腭过长、舌根后坠等情况,尤其多见于肥胖人群和儿童腺样体或扁桃体增大的患者。
诊断与治疗建议
确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需要通过专业的睡眠监测(即多导睡眠监测,PSG),以准确记录患者的呼吸、血氧、脑电图、心电图等多项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医生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如CPAP呼吸机)、口腔矫治器、手术治疗(如切除肥大的扁桃体或矫正鼻中隔偏曲)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应特别关注其睡眠质量及日间行为表现,如打鼾、张口呼吸、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及时就医进行评估。
总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不仅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损害,因此早期识别与规范治疗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