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结节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淋巴结结节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常见于肺部及淋巴系统。为了准确诊断该病,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多种检查手段进行综合判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检查项目。
1、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结结节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异常的胸部X线表现通常是最早发现的线索,大约有9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双侧肺门及纵隔对称性淋巴结肿大的现象,有时还会伴随肺内出现网状、结节状或斑片状阴影。此外,CT或MRI等更高级的影像学检查也能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2、血液学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异常,但在疾病活动期或进展阶段,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轻度贫血以及血沉加快等现象。此外,部分患者由于钙代谢紊乱,可能会出现高血钙、高尿钙,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由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肉芽肿组织中的类上皮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产生。血清ACE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与结节病活动性相关,其诊断敏感性约为57%,但特异性不足90%,因此在临床上作为辅助诊断工具,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
3、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结节病患者中约有2/3的人对5个单位的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呈无反应或弱阳性反应。然而,在我国结核病较为常见,因此在使用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断时需要谨慎。国内文献显示,结节病患者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约为12%~28%,因此该试验主要用于辅助排除活动性结核感染。
4、放射性核素扫描
镓-67(67Ga)扫描
镓-67是一种放射性核素,能够被活化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摄取,因此在淋巴结结节病中常用于显示肿大的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典型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呈“λ”字形分布,结合临床有助于结节病的诊断。
5、组织病理学检查
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BNA)
对于影像学检查发现肿大的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医生可通过经支气管镜进行淋巴结针吸活检,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分析。该方法的总体阳性率约为60%。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BUS-TBNA)
近年来,随着超声支气管镜技术的发展,EBUS-TBNA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淋巴结穿刺的阳性率,可达82%~92%。这种检查方法创伤小、准确性高,已成为诊断淋巴结结节病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