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71岁女性因30年吸烟史罹患慢性支气管炎,及时治疗后康复——警惕长期吸烟对呼吸系统的深远危害

病例概述:一位老年女性的慢性支气管炎诊疗全过程

(本文仅用于医学科普,所有患者信息均已做脱敏处理,旨在提高公众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认知)

本案例讲述的是一位71岁女性患者,因持续5天的发热、咳嗽、咳白色痰液及明显气促前来就诊。经详细问诊发现,该患者拥有长达30年的吸烟史,虽已于两年前戒烟,但长期吸烟已对其肺部造成不可逆损伤。最终被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支原体感染,在接受为期10天的系统性抗感染与对症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病情逐步稳定并趋于康复。通过此病例,我们希望引起大众对吸烟危害和早期呼吸道疾病干预的重视。

基本信息与临床资料

姓名:王阿姨(化名)性别:年龄:71岁就诊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呼吸内科初诊时间:2022年3月上旬主要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合并支原体感染)治疗方式:静脉联合口服抗生素+平喘化痰药物治疗周期:门诊连续治疗10天,后续定期随访管理治疗结果: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明显减少,呼吸困难改善,心率平稳,整体状况良好

一、首次接诊:从症状追溯病史,明确初步判断

王阿姨因“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活动后心悸三年,近期加重伴喘息五天”前来我院呼吸科门诊就医。据其自述,早在11年前一次感冒后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及咳出脓性痰液,此后每年冬春季节交替时均会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偶有黄脓痰,症状反复发作,未予系统诊治。

近三年来,她在进行轻度体力活动如爬楼梯或快步行走时即感胸闷、心悸,休息后可缓解。五天前因受凉后再次出现发热(最高达38.4℃),咳嗽加剧,咳白色黏痰,伴有明显的呼吸急促,夜间难以平卧,需端坐呼吸,遂决定前来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体格检查结果揭示典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特征

查体显示:体温38.4℃,脉搏108次/分钟,呼吸频率24次/分钟,血压102/79mmHg,心率同步于脉搏。患者呈现典型的慢性病面容,采取端坐位以辅助呼吸,口唇无明显发绀,颈部静脉无怒张,胸廓形态正常,未见桶状胸表现,但双侧呼吸动度减弱。

听诊发现双肺可闻及散在干啰音及湿啰音,尤以中下肺野为著;心脏节律整齐,心音清晰,心浊音界略有缩小;腹部柔软,肝脾未触及肿大;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结合其长达30年的吸烟史(日均约1包),并在两年前体检时已提示存在慢性支气管炎迹象后才戒烟,临床初步考虑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二、深入检查与精准诊断

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及评估肺功能状态,医生安排了一系列辅助检查:

  • 胸部CT扫描:结果显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符合慢性支气管炎影像学改变;
  • 肺功能检测:提示小气道功能障碍,表现为FEV1/FVC比值下降,支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早期表现;
  •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至12.6×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达82%,提示存在细菌性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
  • 支原体抗体检测:IgM抗体滴度为1:160,高度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本次急性加重。

综合上述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发

三、科学制定治疗方案,实现症状有效控制

针对感染源和临床症状,医疗团队制定了阶梯式治疗策略:

初期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天,以快速控制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随后根据病情好转情况,改为口服阿奇霉素片继续巩固抗感染治疗7天。

同时,为缓解气道痉挛和改善通气功能,加用多索茶碱片口服,每日两次,帮助扩张支气管、减轻喘息症状。此外,辅以祛痰药物促进排痰,并建议患者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治疗效果评估:十日疗程带来显著改善

经过3天静脉用药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气促程度明显减轻,夜间睡眠质量提升。第4天起停止输液,转入口服药物维持阶段。

再经7天治疗后,王阿姨反馈咳嗽频率大幅降低,痰量显著减少,基本无需夜间起身咳痰,日常活动耐力增强,心悸现象消失。复查生命体征:体温36.7℃,心率80次/分,呼吸18次/分,各项指标趋于正常。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高度认可,并积极配合后续健康管理建议。

四、出院后生活管理建议:预防复发是关键

尽管此次急性发作得到有效控制,但鉴于患者既往长期吸烟导致的结构性肺损伤难以完全逆转,医生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 严格远离烟草环境

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主动吸烟行为,同时避免接触二手烟、厨房油烟、工业粉尘等刺激性气体。家中应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

2. 注重气候变化下的气道保护

秋冬季节气温骤降时,外出务必佩戴口罩,尤其是防霾保暖型口罩,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气管引发痉挛。注意适时增添衣物,避免感冒诱发再次急性发作。

3. 科学饮食搭配,增强机体免疫力

推荐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结构,适量摄入鸡蛋、鱼类、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来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修复受损黏膜、提高抵抗力。

4. 合理运动锻炼,提升心肺功能

鼓励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晨间快走、太极拳、八段锦、腹式呼吸训练、扩胸操等,既能增强体质,又能改善肺活量和呼吸效率。切忌剧烈奔跑、举重等高强度活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5. 定期随访监测肺功能变化

建议每半年至一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测,动态观察是否存在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进展的趋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五、医生反思与公众健康启示

王阿姨的病例极具代表性。她虽然已经戒烟两年,但由于长达三十年的吸烟历史,肺部结构和功能已遭受不可逆损害。这种损伤不会因为短期戒烟而立即恢复,反而可能在多年后逐渐演变为更严重的慢性肺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甚至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中老年人群将“老烟枪咳嗽”视为正常现象,认为“抽烟嘛,咳两声很正常”,从而忽视了早期预警信号。实际上,持续超过三个月、连续两年以上的咳嗽咳痰,就应高度警惕慢性支气管炎的可能性。

早识别、早就诊、早治疗,是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核心原则。我们呼吁全社会加强对呼吸系统慢病的认知,特别是中老年吸烟人群,应及时戒烟并定期体检,守护自己的“呼吸自由”。

孔三哥2025-09-17 11:24:5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