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年轻男性因受凉引发细菌性感冒,科学用药后快速康复——对乙酰氨基酚片在退热治疗中发挥关键作用

近年来,随着气温变化频繁,呼吸道感染类疾病呈高发趋势。本文讲述的是一位19岁男性患者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经系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冒,在合理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后,症状迅速缓解并顺利康复的典型病例。通过详细的诊疗过程分析,旨在提高公众对细菌性感冒的认知,并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一、患者基本信息与病情概述

【基本信息】 患者为一名19岁的青年男性,平素身体健康,无慢性基础疾病史。

【疾病类型】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细菌性感冒”)

【就诊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就诊时间】 2021年12月上旬

【治疗方案】 联合用药策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用于解热镇痛;羧甲司坦口服溶液和盐酸氨溴索糖浆用于化痰止咳;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以控制细菌感染。

【治疗周期】 住院观察治疗7天,出院后持续门诊随访1个月,定期复查血常规及症状评估。

【治疗效果】 经过系统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咳痰完全消失,血象指标回归正常,整体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发生。

二、初诊经过:精准诊断是治疗的前提

患者在家人陪同下前来我院就诊,主诉为“受凉后持续咳嗽、咳黄痰伴发热3天”。据其描述,发病前曾有夜间外出受风史,随后出现咽部不适、干咳,逐渐发展为剧烈咳嗽并伴有中度发热(自测体温约38.5℃),遂来院求医。

接诊后,我立即为患者进行了全面的体格检查:体温38.6℃,脉搏75次/分钟,呼吸频率18次/分钟,血压130/75mmHg,神志清楚,精神稍差。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腹部无压痛。初步判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表现。

辅助检查助力明确病因

为进一步明确感染性质,安排了多项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

  • 血常规检测结果: 白细胞计数达10.42×10⁹/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达85.10%,绝对值为7.25×10⁹/L,显著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提示存在明显的细菌性炎症反应。
  • 肺部CT扫描: 显示双肺纹理增粗但结构清晰,未见实质性渗出或阴影,排除肺炎可能。
  •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为阴性,排除当前流行病毒感染因素。

综合临床症状与检查数据,最终确诊为细菌性感冒,属于由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需采取抗感染联合对症支持治疗。

三、治疗过程:多靶点联合干预取得良好疗效

鉴于患者发热较重且存在明确细菌感染证据,建议其住院接受规范化治疗,以便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患者及家属表示理解并积极配合。

入院后立即启动综合治疗方案:

  1. 退热处理: 针对患者高热症状,给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每次500mg,每日两次),该药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能有效调节体温中枢,缓解发热带来的全身不适。
  2. 祛痰止咳: 使用羧甲司坦口服溶液促进痰液稀释,配合盐酸氨溴索糖浆增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改善咳嗽症状。
  3. 抗感染治疗: 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每日2g,分两次给药),属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常见呼吸道致病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具有良好杀菌活性。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医护团队每日查房,动态评估生命体征与症状变化。患者依从性良好,按时服药,饮食作息规律。

四、治疗成效:一周内实现全面康复

治疗第3天起,患者体温逐步下降至正常水平(36.8–37.2℃),自觉乏力、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咳嗽频率减少,痰量减少且变稀易咳出。

至住院第7天,患者已无发热,咳嗽基本消失,食欲恢复,睡眠质量提升,精神状态良好。复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降至8.1×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回落至68%,各项指标趋于正常,说明体内感染已被有效控制。

经专家组评估,认为患者已达出院标准,予以办理出院手续,并制定为期一个月的门诊随访计划,包括每周一次电话回访及两周后的复诊安排,确保康复进程稳定。

五、生活管理建议:预防复发同样重要

看到患者康复出院,作为主治医生我倍感欣慰。但也借此机会向其详细讲解了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帮助他建立科学的健康管理意识:

  • 注意防寒保暖: 尤其在秋冬季节或气温骤降时,应及时增添衣物,避免再次受凉诱发呼吸道感染。
  • 均衡膳食营养: 建议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如橙子、猕猴桃、西红柿等,同时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类、牛奶、瘦肉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 适度体育锻炼: 可选择慢跑、快走、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每周坚持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循序渐进地提高身体抵抗力。
  • 规律作息习惯: 保证每天7–8小时高质量睡眠,尽量做到早睡早起,避免长期熬夜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尤其是在人群密集场所更应注意防护。

六、临床思考与健康提醒

细菌性感冒虽不如病毒性流感传播性强,但若未能及时识别和正确治疗,也可能引发扁桃体炎、鼻窦炎甚至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本例患者的典型表现为受凉后急性起病,伴随发热、咳痰、白细胞升高等特征,正是典型的细菌感染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在发热初期盲目使用退烧药而不重视病因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延误。因此,一旦出现持续发热、咳脓痰、全身酸痛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切勿自行滥用抗生素或仅依赖退热药物掩盖症状。

本案例中,对乙酰氨基酚片在退热方面表现出色,配合抗菌与化痰药物实现了多维度协同治疗,充分体现了现代医学个体化、精准化治疗的优势。希望广大读者从中获得启发,重视小病早期干预,守护自身与家人的呼吸健康。

酒杯里的小鱼2025-09-18 10:06:4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