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哪些职业最容易导致尘肺病?高危行业及防护措施全解析

尘肺病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几乎所有长期接触粉尘的职业都存在引发尘肺的风险,尤其是在通风不良、防护不到位的工作环境中。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一些传统和新兴行业中的作业人员面临更高的粉尘暴露风险。以下将详细列举易引发尘肺的高危职业,并深入分析其致病原因与科学防护建议。

1. 矿山开采:尘肺高发的“重灾区”

矿山开采行业是尘肺病发病率最高的领域之一。在露天或地下矿井中,工人需要进行钻孔、爆破、破碎、运输等多道工序,这些操作极易产生大量岩石粉尘。特别是在爆破后对矿石进行粉碎处理时,微小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若缺乏有效通风和防护设备,工人长时间吸入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极易导致矽肺——尘肺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此外,矿工在掘进、装载和支护过程中也持续暴露于高浓度粉尘环境,即使短时间作业也可能造成肺部损伤累积。因此,矿山企业必须配备湿式凿岩、喷雾降尘系统,并强制要求工人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尘口罩。

2. 机械制造与加工业:不可忽视的粉尘隐患

在机械制造行业中,铸造、打磨、切割、抛光等环节都会释放出金属粉尘和砂粒粉尘。例如,在使用砂型铸造工艺时,工人需处理大量石英砂,这些细小颗粒在混砂、造型、清砂过程中极易飞扬。清理工件表面残留砂料时,往往采用高压气流吹扫,导致粉尘浓度急剧上升。

长期从事此类工作的技术人员若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容易患上铸工尘肺或其他混合性尘肺。建议企业推广密闭式作业流程,安装局部抽风除尘装置,并定期为员工开展职业健康体检。

3. 金属冶炼行业:高温与粉尘双重威胁

金属冶炼过程涉及矿石破碎、配料、熔炼、倒模、炉渣清理等多个步骤,每一步都可能产生大量粉尘。特别是在将含硅矿石投入高温炉体前的粉碎阶段,以及出炉后对炉渣进行破碎处理时,产生的粉尘不仅颗粒细小,且常含有重金属成分,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损害更为严重。

此外,冶炼车间通常温度较高,工人出汗多、呼吸急促,更容易吸入深层肺泡区域的有害颗粒。因此,除了佩戴N95级别以上的防尘面罩外,还应加强车间通风降温,减少复合型职业危害。

4. 建筑材料行业:水泥、砂石背后的健康代价

建筑材料生产如水泥制造、混凝土预制、砂石加工等,是典型的粉尘密集型产业。在原料破碎、球磨、筛分、包装等环节中,水泥粉尘、石灰粉尘、硅尘等可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形成“可见烟雾”。长期在此类环境中工作而不做防护,极易引发水泥尘肺或混合性尘肺。

尤其是新型建筑材料如人造石材、保温砂浆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了多种矿物填料,其粉尘毒性不容小觑。企业应建立自动化封闭生产线,减少人工干预,并为一线员工提供全面的呼吸保护装备。

5. 其他高风险行业:从玉器雕刻到装修施工

(1)玉器加工行业:美丽背后的职业病风险

玉石雕刻、打磨、抛光等工序会产生极高浓度的硅酸盐粉尘。由于玉石硬度大,加工时需反复研磨,产生极细的粉尘颗粒,这些粉尘可深入肺泡并长期沉积,导致“玉工尘肺”。许多个体作坊缺乏基本通风设施,工人往往徒手操作,防护意识薄弱,成为尘肺高发群体。

(2)建筑装修行业:日常施工隐藏致命隐患

现代城市装修中广泛使用的瓷砖、大理石、石膏板、外墙保温材料等,在切割、钻孔、刮腻子、喷涂外墙涂料时均会产生大量粉尘。特别是高压喷涂外墙真石漆时,胶黏剂包裹着细小砂粒喷射到空中,形成可吸入颗粒物(PM10甚至PM2.5),长期吸入严重影响肺功能。

许多装修工人习惯只遮住口部而露出鼻腔,这种错误佩戴方式使防尘口罩失去作用。正确做法是选择KN95及以上标准的全面罩,并确保贴合面部无缝隙。

(3)石棉相关行业:已被禁用但仍存遗留风险

虽然我国已明令禁止使用石棉材料,但在一些老旧厂房拆除、管道维修、隔热层更换等工作中,仍可能接触到历史遗留的石棉制品。吸入石棉纤维会导致“石棉肺”,并显著增加患间皮瘤和肺癌的风险。这类纤维具有极强的持久性和致癌性,一旦进入肺部几乎无法排出。

如何有效预防尘肺病?关键防护措施须知

面对上述高危职业环境,预防尘肺最根本的方法是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提升个人防护能力。具体包括: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湿法作业减少扬尘;安装高效除尘设备;加强工作场所空气质量监测;定期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同时,每位从业者都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规范佩戴合格防尘口罩,避免“只盖嘴不盖鼻”的无效防护行为。企业和监管部门也应严格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小陈美滋生活2025-09-19 07:46:3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