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预防尘肺病的八大综合防控措施详解

尘肺病是我国职业病中较为常见且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主要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引起。为有效控制粉尘危害、降低尘肺病发病率,我国结合实际情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这八个字涵盖了从技术改造到人员管理的全方位防尘策略,是预防尘肺病发生的关键举措。

一、“革”——技术革新,源头治理

“革”即技术革新与工艺改革,是预防尘肺病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流程,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粉尘产生源。例如,推广使用遥控操作、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和隔室作业等现代化技术,使工人远离高粉尘环境。此外,优化生产工艺,如用无尘或低尘材料替代传统高粉尘原料,也能显著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二、“水”——湿式作业,抑制扬尘

湿式作业是控制粉尘扩散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通过在作业过程中加入水分,有效抑制粉尘飞扬。常见的应用包括:湿式碾磨、湿法破碎、矿山湿式凿岩、井下巷道喷雾降尘、输送带沿线洒水以及煤层高压注水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大幅降低空气中悬浮粉尘的浓度,还能改善作业环境的温湿度,提升整体工作舒适度。

三、“密”——密闭尘源,防止外溢

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和工艺环节实行密闭处理,是阻断粉尘扩散的关键步骤。通过将粉碎机、搅拌机、传送装置等产尘点进行全封闭或半封闭设计,配合吸尘系统,可有效限制粉尘向工作区域扩散。密封装置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其气密性和稳定性,避免因老化或破损导致防尘失效。

四、“风”——通风除尘,净化空气

对于无法完全采用湿式作业的场所,必须配备良好的通风除尘系统。采用局部抽风或全面通风方式,将含尘空气及时抽出,并经过高效过滤装置净化后排入大气。尤其在冶金、建材、陶瓷、矿山等行业中,合理布置排风罩、风管和除尘器,能显著改善车间空气质量,保障员工呼吸健康。

五、“护”——个人防护,最后一道防线

即使采取了完善的工程技术措施,仍需加强个体防护,这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最后一道屏障。工人应在粉尘环境中正确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尘安全帽、送风式头盔、全面罩呼吸器等。同时,注重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换工作服、下班后及时洗澡,防止粉尘附着皮肤或带回家中造成二次污染。

六、“管”——规范管理,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防尘管理制度是企业履行职业健康责任的核心内容。企业应制定详细的粉尘防控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粉尘监测、设备维护、应急处置等管理措施。同时,加强对防尘设施运行状态的日常巡查,确保各项防护措施持续有效运行,杜绝“重生产、轻防护”的现象。

七、“教”——宣传教育,提升意识

开展常态化的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至关重要。通过组织培训讲座、张贴宣传海报、发放科普资料等方式,提高员工对尘肺病危害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意识。特别要加强对新入职员工和临时工的岗前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和防护技能,形成“人人懂防尘、人人会防护”的良好氛围。

八、“查”——定期检测与健康监护

“查”包括环境粉尘浓度的定期检测和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委托专业机构按标准周期开展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测定,及时发现超标隐患并整改。在健康监护方面,必须落实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以及离岗时的专项检查。对于接尘年限较长的职工,还应按照国家规定进行离岗后的随访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

综上所述,“革、水、密、风、护、管、教、查”这八字方针构成了一个科学、系统、闭环的职业病防控体系。只有将这八项措施有机结合、全面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对尘肺病的有效预防,推动我国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文启明2025-09-19 08:46:54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