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哪些职业容易患上尘肺病?高危行业及防护建议全解析

尘肺病是一种严重的职业性肺部疾病,主要由于长期吸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颗粒,导致肺部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在我国,尘肺病是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广的职业病之一。许多工业和生产领域在作业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可吸入性粉尘,若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工人极易因此患上尘肺病。了解哪些工作存在高风险,有助于提前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发生。

一、矿产开采:尘肺病的“重灾区”

矿山开采行业是尘肺病发生率最高的领域,尤其是在煤矿、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的开采过程中,粉尘浓度极高。这类工作中,接触粉尘最为频繁的岗位包括:凿岩工、爆破工、支柱工、运输工等。在煤矿作业中,掘进工、采煤工和搬运工由于长时间处于井下封闭环境,呼吸系统持续暴露于煤尘和岩尘中,患病风险尤为突出。

此外,矿山作业中的钻孔、爆破、装载和通风不良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粉尘的扩散与积聚。因此,加强通风系统建设、配备防尘口罩、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是预防尘肺病的关键措施。

二、金属冶炼行业:粉尘无处不在

从矿石处理到成品加工,全程伴随粉尘风险

在金属冶炼过程中,从原始矿石的破碎、筛分到运输环节,均会产生大量细小粉尘。例如,在铁矿、铜矿、铝矿等金属矿石的加工过程中,粉碎机、筛分设备和传送带周围常常弥漫着高浓度的金属粉尘和硅尘,长期吸入这些粉尘极易引发矽肺或其他类型的尘肺病。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金属粉尘不仅具有致纤维化作用,还可能含有重金属成分,对肺部造成双重伤害。因此,冶炼车间应安装高效的除尘设备,并为工人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呼吸防护装备。

三、机械制造行业:铸造环节粉尘隐患大

砂型铸造是主要污染源

机械制造业中,尘肺病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铸造工艺环节。涉及粉尘暴露的主要工序包括:配砂、混砂、砂型成型、铸件清砂、喷砂处理以及打箱脱模等。这些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石英砂粉尘,其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属于高致病性粉尘。

特别是在老旧工厂或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中,通风条件差、个人防护不到位,使得一线工人长期处于高风险环境中。建议企业采用湿法作业、密闭生产设备,并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培训,提升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建筑与建材行业:多环节存在粉尘暴露

耐火材料、水泥与玻璃生产中的高危作业

建筑及相关建材行业的多个生产环节都可能产生有害粉尘。例如,在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和石材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的开采、破碎、碾磨、筛选到拌料运输,每一个步骤都伴随着大量粉尘释放。

此外,石棉的开采、运输及其纺织加工过程也极具危险性。石棉粉尘不仅可导致尘肺病,还可能诱发肺癌和间皮瘤等恶性疾病。尽管我国已限制石棉的使用,但在一些老旧建筑拆除或维修工程中,仍存在意外暴露的风险。

施工现场的扬尘问题不容忽视

现代城市建设和装修工程中,切割瓷砖、打磨墙面、拆除墙体等操作也会产生大量可吸入颗粒物。虽然单次暴露时间较短,但若长期从事此类工作且缺乏防护,同样可能累积成慢性肺损伤。因此,施工人员应佩戴N95级别以上的防尘口罩,并尽量采用湿式作业减少扬尘。

五、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高

铁路、公路与水电项目中的典型高危场景

公路、铁路和水利工程建设中,尤其是涉及隧道开凿、地下洞室挖掘和爆破作业时,岩石粉尘浓度极高。这类工程往往空间封闭、通风困难,导致粉尘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工人呼吸系统极易受损。

例如,在地铁隧道或水电站引水洞的施工中,钻孔、爆破、出渣等工序连续进行,若未配备有效的局部通风和除尘系统,作业人员每天吸入的粉尘量可能远超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如何降低基建行业的尘肺风险?

建议施工单位采用机械化钻爆设备配合湿式钻孔技术,安装移动式除尘装置,并严格执行轮岗制度,避免工人长时间连续作业。同时,应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定期组织肺功能检查和胸部X光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结语:预防胜于治疗,重视职业健康防护

尘肺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一旦发病将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因此,对于上述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加强个体防护、改善作业环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至关重要。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应共同努力,推动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完善,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呼吸安全。

承诺抵不过陪伴2025-09-19 09:00:2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