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类型及症状详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通常由病毒感染引发,约占所有病例的70%-80%,少数情况下也可由细菌感染所致。该类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大或人群密集环境中更易传播。了解其不同类型及其典型表现,有助于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和有效预防。

1. 普通感冒:最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

普通感冒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患者常出现鼻塞、频繁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类似于急性鼻炎的表现。随着病情发展,部分人还会感到咽喉干燥、发痒,甚至出现轻微咳嗽或鼻后滴漏感——即鼻腔分泌物沿咽后壁下滑引起的不适。一般情况下,普通感冒症状较轻,病程持续3至7天,多数可自愈,但若未注意休息和防护,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

2. 急性病毒性咽炎与喉炎:以咽喉不适为主要特征

这类感染主要由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或副流感病毒引起,临床表现为明显的咽部瘙痒、灼热感以及不同程度的咽痛。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咳嗽症状相对较轻或不显著。体检可见咽部黏膜充血、红肿,严重时伴有声音嘶哑或讲话费力。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颈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并伴有按压疼痛。由于病变涉及喉部,因此也被称为急性喉炎,儿童患者需警惕喉头水肿导致的呼吸困难风险。

2.1 儿童特别注意事项

小儿喉腔较为狭窄,一旦发生炎症容易引起气道阻塞,出现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喘鸣甚至呼吸急促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3. 急性疱疹性咽峡炎:儿童高发的特殊类型

此型感染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由肠道病毒中的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夏秋季尤为高发。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剧烈咽痛,影响进食和饮水。口腔检查可发现软腭、扁桃体周围或咽峡部存在灰白色小疱疹,随后破溃形成浅表溃疡,触碰时疼痛加剧。虽然症状较重,但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病程约一周左右即可恢复。

3.1 家庭护理建议

家长应鼓励孩子多饮水,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减少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必要时给予退热药物对症处理。

4. 急性咽结膜炎:游泳后需警惕的眼咽联合感染

这种类型的上感常见于儿童群体,尤其是在公共泳池游泳后发病较多,故又称“游泳池热”,主要由腺病毒3型和7型引起。其特点是同时累及咽部和眼部结膜,表现为发热、咽痛、眼睛红肿、畏光、流泪及大量水样分泌物。双眼通常先后受累,病程可持续1至2周。该病传染性强,可通过手-眼接触或共用毛巾等方式传播,因此在学校、托幼机构中容易造成局部流行。

4.1 预防措施

建议游泳时佩戴护目镜,游后及时清洗面部和双手;避免与患者共用个人物品;加强手卫生习惯,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5. 急性咽扁桃体炎:细菌感染为主的严重类型

本病常由A群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属于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代表。起病急骤,主要症状包括明显咽痛(吞咽时加重)、高热、寒战、头痛及全身乏力。查体可见咽部广泛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脓苔,严重者可伴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远期并发症。

5.1 治疗原则

确诊后应尽早使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完成足疗程治疗以彻底清除病原体。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在医生评估后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以减少复发频率。

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种类多样,临床表现各异,但大多具有自限性。公众应提高健康意识,注重日常防护,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良好作息和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患病风险。一旦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其他重症征兆,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半步棋2025-09-25 08:28:3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