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成因、症状及应对措施全解析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RDS(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是一种以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的严重肺部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类型。该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内外源性致病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会引发急性肺损伤(ALI),进而发展为ARDS。其核心病理生理机制是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受损,导致大量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腔,形成非心源性肺水肿,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

ARDS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在发病初期常表现为突发性的呼吸急促、呼吸费力,随着病情进展,可迅速发展为明显的呼吸窘迫,即使给予高浓度吸氧也难以缓解低氧血症。典型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严重的低氧血症(PaO₂显著下降),且氧合指数(PaO₂/FiO₂)≤300 mmHg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胸部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常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提示肺部广泛炎症反应和液体积聚。

在组织病理学上,ARDS最具代表性的改变是肺泡内透明膜的形成,这是由于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后在肺泡表面凝结所致,进一步阻碍了氧气的弥散能力,加重缺氧状态。同时,肺顺应性明显降低,使得患者需要更大的呼吸做功来维持通气,极易导致呼吸肌疲劳甚至呼吸衰竭。

引发ARDS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直接肺损伤因素

某些直接作用于肺部的疾病或创伤可诱发ARDS。例如重症肺炎、吸入性肺炎(如胃内容物误吸)、肺挫伤、溺水以及过量吸入有毒气体等,均可能破坏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结构,启动炎症级联反应,最终导致急性肺损伤。

间接全身性损伤因素

更多情况下,ARDS是由身体其他系统的严重病变间接引起的。常见的诱因包括严重创伤(如多发性骨折、车祸伤)、大面积烧伤、长时间休克(尤其是感染性休克)、急性胰腺炎、大量输血或输液后的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以及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这些情况会激活体内过度的免疫-inflammatory反应,释放大量炎性介质,造成远隔器官——特别是肺部的继发性损伤。

ARDS为何属于危重症?如何早期识别?

ARDS起病急骤、进展迅速,若未及时干预,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较高。因此,它被公认为重症医学科中最危险的急症之一。对于任何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如术后病人、重症感染患者或重大外伤者,一旦出现进行性呼吸加快、口唇发绀、烦躁不安或意识模糊等症状,应高度警惕ARDS的可能性。

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医护人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及精神状态变化。一旦怀疑ARDS,应立即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和影像学评估,并尽快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接受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包括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手段,以改善氧合、减轻肺损伤。

总结与预防建议

综上所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病因触发的急性肺损伤综合征,具有高致死率和高医疗资源消耗的特点。公众应提高对严重感染、创伤后并发症的认知,医疗机构则需加强早期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危重症救治能力。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多学科协作,有望显著改善ARDS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我就让你嘿嘿嘿2025-09-26 07:39:3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