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82岁高龄患者成功克服急性呼吸衰竭,保守治疗显成效!

(声明:本文仅供医学科普参考,出于对患者隐私的保护,相关个人信息已做脱敏处理,病例细节亦进行了适当调整)

摘要:慢性肺病急性加重引发呼吸危机,及时干预实现稳定康复

一位82岁男性患者因长期反复咳嗽、气喘超过20年,近期症状明显加重4天后前来我院就诊。入院检查发现其存在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并结合胸部CT结果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经系统性保守治疗,包括氧疗、抗感染、雾化吸入及祛痰支持等综合手段,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症状显著缓解,住院20天后顺利出院。后续随访显示病情保持稳定,未见恶化趋势,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基本信息与疾病概况

患者信息:

性别:男|年龄:82岁|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时间:2019年12月

疾病类型:

急性呼吸衰竭(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治疗方案:

采用多维度保守治疗策略,包括: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注射液抗感染、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扩张支气管、口服盐酸氨溴索片促进排痰、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维持气道通畅,并辅以阿奇霉素片巩固抗炎效果。

治疗周期与预后:

住院治疗共计20天,出院后遵医嘱每6个月定期复查一次。治疗结束后评估显示,患者咳嗽、咳痰、活动后憋喘等症状大幅减轻,夜间呼吸困难消失,肺功能指标趋于稳定,整体健康状态明显改善。

一、初次接诊:从慢性咳嗽到急性呼吸衰竭的演变

患者自述近20年来长期存在间歇性咳嗽、咳白色黏痰的情况,在当地卫生院曾被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近年来症状逐渐加重,尤其在过去半年内发作频率增加,轻微活动即感胸闷气短,日常行走受限,体力明显下降。此次发病前4天,症状突然加剧,夜间咳嗽剧烈,影响睡眠,咳出大量白色黏稠痰液,伴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但无发热、胸痛或咯血等警示症状。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和接受规范治疗,遂来我院呼吸内科就诊。

体格检查时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听诊可闻双肺散在干湿啰音,其余系统未见明显异常。影像学检查方面,胸部CT提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伴局限性肺气肿改变;肺功能检测结果显示:FEV1/FVC显著降低,最大通气量(MVV%)仅为预计值的35%,属于极重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综合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最终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所致的Ⅱ型急性呼吸衰竭,随即收入院进行系统治疗。

二、治疗过程:精准施策,多管齐下控制病情

针对该患者的复杂情况,我们制定了个体化的保守治疗方案,重点围绕改善通气、控制感染、缓解气道痉挛和促进排痰四大核心目标展开。

首先启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提供稳定且舒适的氧气支持,纠正低氧血症的同时避免二氧化碳潴留进一步恶化。随后给予静脉输注阿奇霉素注射液,强力抑制潜在细菌感染源,防止炎症扩散。同时使用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进行雾化治疗,快速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喘息症状。口服盐酸氨溴索片则用于稀释痰液、增强纤毛清除能力,帮助患者更轻松地咳出分泌物。

在病情逐步稳定后,引入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作为出院后的维持用药,以减少未来急性发作的风险。此外,继续口服阿奇霉素片完成疗程性抗炎治疗。经过为期20天的系统管理,患者各项症状显著缓解,精神状态好转,进食量增加,已能独立完成基本生活活动,达到出院标准。

三、疗效观察:症状全面缓解,肺功能趋于稳定

治疗初期,患者饱受夜间阵发性咳嗽困扰,白天稍一活动便出现明显憋喘,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经过住院期间的规范化治疗,这些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治疗后期复查肺功能,虽然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阻塞性通气障碍,但较入院时已有改善趋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正常范围,未再出现呼吸急促或意识模糊等危重征象。

患者本人反馈,现在夜间可以安睡,白天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咳痰变得容易,走路耐力也有所恢复。出院时医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用药指导和康复建议,并安排每半年回院复查一次,以便动态监测肺功能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居家调养关键建议:预防复发,守护呼吸健康

尽管患者目前病情稳定,但由于其高龄且患有基础慢性肺病,仍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风险人群。为了最大限度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我特别强调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 彻底戒烟,远离呼吸道刺激源

患者有多年吸烟史,这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重要诱因之一。即使现已停用烟草,残留的肺损伤仍可能持续影响呼吸功能。因此强烈建议彻底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粉尘、油烟及其他空气污染物,保护脆弱的呼吸道黏膜。

2. 科学饮食,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膳食对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尤为重要。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抗氧化成分的新鲜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有助于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同时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及饮酒,以防诱发咽喉刺激或胃食管反流,间接加重咳嗽症状。

3. 规律作息与适度锻炼相结合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可在医生指导下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呼吸康复训练,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练习,逐步提升肺活量和运动耐力。天气良好时进行轻度户外散步,循序渐进,切忌剧烈运动。

4. 坚持规范用药,按时复诊

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吸入药物剂量。噻托溴铵等长效支扩剂需长期规律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一旦出现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防止发展为再次急性加重。

五、临床思考:早发现、早干预是救治关键

本案例充分体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老年群体中的隐匿性和危险性。许多患者早期仅表现为“老慢支”式的慢性咳嗽,往往忽视其背后的进行性肺功能损害。当遭遇感冒、气候变化或环境污染等因素刺激时,极易诱发急性加重,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威胁生命安全。

值得庆幸的是,这位患者因就医及时,尚未出现严重缺氧或意识障碍等危重症表现,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治疗窗口期。通过科学评估与个体化保守治疗,成功避免了插管机械通气等侵入性操作,极大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这也提醒我们:对于长期吸烟、有慢性咳嗽史的中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一旦出现症状加重,务必尽早就医,切勿拖延。通过规范治疗与良好自我管理,即使是高龄患者,也能实现病情稳定、延长高质量生存期的目标。

小莹的海角2025-09-26 09:09:1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