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肺纤维化是怎么回事?了解病因、症状与防治关键

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肺部疾病,属于间质性肺病的一种。它指的是肺组织在受到各种损伤后,正常的修复机制发生紊乱,导致肺泡壁和间质区域出现异常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使得肺部逐渐变硬、失去弹性。这种病理改变会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最终可能导致呼吸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肺纤维化的核心在于肺组织的“异常修复”。当肺部受到长期刺激或急性损伤时,如吸入有害粉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会引起肺泡上皮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正常情况下,身体会启动修复程序以恢复组织结构;但在肺纤维化患者中,这一过程失控,导致成纤维细胞过度活化并大量分泌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形成瘢痕样组织。这些瘢痕组织不断累积,使肺部变得僵硬,影响氧气进入血液的能力。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肺纤维化?

目前医学界认为,肺纤维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常见的诱因包括长期暴露于石棉、硅尘、煤炭粉尘等职业性有害物质;某些药物(如化疗药、抗心律失常药)的副作用;放射治疗对胸部的影响;以及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后的后遗症。此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并发肺纤维化。还有一部分病例属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即原因不明,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肺纤维化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由于肺纤维化在初期进展缓慢且症状隐匿,很多患者往往在病情较重时才被确诊。最常见的早期表现是干咳和活动后气短,尤其是在爬楼梯、快走或做轻微体力劳动时感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咳嗽、乏力、体重下降、手指末端膨大(称为杵状指)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哮喘或老年性退化,因而延误诊治。

高危人群有哪些?

肺纤维化多发于40岁以上的人群,尤其是50至70岁的中老年人风险更高。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吸烟者、有家族遗传史者、长期从事矿山、建筑、纺织等粉尘暴露行业的人群属于高危群体。近年来,随着空气污染加剧和病毒感染增多,肺纤维化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公众高度重视。

如何诊断和治疗肺纤维化?

诊断肺纤维化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测试。高分辨率CT(HRCT)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手段,能够清晰显示肺部网状阴影、蜂窝样改变等典型特征。肺功能检查可评估患者的弥散能力和通气功能是否受损。在必要时,医生还可能建议进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或肺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虽然肺纤维化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规范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尼达尼布、吡非尼酮)、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适用于特定类型)、氧疗支持以及肺康复训练。对于晚期患者,肺移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治疗选择。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和管理?

预防肺纤维化的关键在于减少肺部损伤风险。建议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作业时佩戴专业防护口罩;定期体检,特别是有呼吸道症状者应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度锻炼、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也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一旦确诊,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规范治疗,定期复查,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总之,肺纤维化是一种不可忽视的严重肺部疾病,早期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有助于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延长生存期,提升生活品质。

樱花树下的女孩2025-09-28 10:58:0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