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矽肺?了解病因、高危职业与科学诊断方法
矽肺,也被称为硅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SiO₂)的粉尘而引发的慢性职业性肺部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肺组织出现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导致肺功能逐渐下降,严重时可引发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矽肺的致病原因
矽肺的发生与长期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硅粉尘环境中密切相关。二氧化硅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矿物中,当这些物质在开采、加工或制造过程中被粉碎、研磨或切割时,会产生微小的粉尘颗粒,这些颗粒可随呼吸进入肺泡并沉积在肺部。由于人体无法有效清除这些坚硬且化学性质稳定的颗粒,它们会持续刺激肺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最终形成典型的矽肺病变。
哪些职业人群更容易患上矽肺?
从事以下行业的劳动者属于矽肺的高危人群:矿山开采、隧道施工、石材加工、金属冶炼、铸造打磨、建筑材料生产(如水泥、石粉、耐火材料)、玻璃制造以及陶瓷烧制等。在这些工作中,工人常常需要长时间接触含有大量二氧化硅的粉尘,若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极易造成慢性吸入性损伤。
矽肺的临床表现与症状发展
早期矽肺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咳嗽、咳痰和体力活动后气短。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持续性呼吸困难、胸闷、乏力,严重者伴有发绀、杵状指及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生活质量。
如何诊断矽肺?
确诊矽肺需结合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判断。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职业史,特别是是否有长期接触粉尘的工作经历。其次,胸部X线检查是关键手段之一,典型影像可见双肺散在的圆形或不规则形小阴影,符合尘肺病的特征性改变。近年来,高分辨率CT(HRCT)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辅助检查与分期标准
除了影像学检查外,肺功能检测可评估患者的通气和换气能力,帮助判断肺损害程度。血液检查虽无特异性,但可用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依据国家《职业性尘肺病诊断标准》(GBZ 70-2015),根据X线胸片的表现,尘肺可分为I期、II期和III期,分别代表病情由轻到重的不同阶段。
预防与管理至关重要
预防矽肺的关键在于控制作业环境中的粉尘浓度,落实工程防护(如湿式作业、密闭除尘)、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尘口罩)、定期健康体检以及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立即脱离粉尘作业岗位,并接受规范治疗,包括抗纤维化药物、氧疗及康复训练,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