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什么是支气管肺炎?了解症状、病因与科学防治方法

支气管肺炎,又称为小叶性肺炎,是一种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部化脓性炎症,属于呼吸系统常见感染性疾病。该病在婴幼儿群体中尤为高发,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肺部感染类型之一。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节以及气温变化剧烈的时期发病率显著升高。此外,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卧床者、术后恢复期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病人,由于免疫力低下或呼吸道防御功能减弱,也极易成为支气管肺炎的易感人群。

支气管肺炎的常见致病因素

引发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真菌(霉菌)等。常见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则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和流感病毒等,在儿童中尤为常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逐年上升,尤其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中呈流行趋势。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能继发真菌感染,进一步加重病情。

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症状多样,起病可急可缓。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体温可高达39℃以上,伴有持续性咳嗽,初期为干咳,随后逐渐转为咳痰,痰液多呈黏液性或脓性。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常出现呼吸急促、气促甚至呼吸困难,婴幼儿还可能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凹陷)等典型体征。部分重症患者可见口唇、指趾端发绀,提示存在缺氧现象。

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特点

医生在听诊时通常可在肺部闻及中、细湿啰音,这些啰音多分布在双肺中下野,且随体位改变而有所变化。这是支气管肺炎的重要体征之一。通过胸部X线检查,可以发现典型的影像学改变:表现为两肺中下区域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点状或片状阴影,边界模糊,呈斑片样分布。此外,部分病例还可能合并肺气肿,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增加;或出现肺不张,导致局部肺组织密度增高、体积缩小。

诊断需结合多方面信息

确诊支气管肺炎不仅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还需结合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年龄特点、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常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细菌感染;若为病毒感染,则白细胞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也有助于判断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可通过痰培养、咽拭子检测或血清学检查明确病原体。

治疗原则与管理策略

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以抗感染为核心,同时辅以对症支持治疗。对于细菌性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早期足量使用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病毒感染者则以抗病毒药物和支持疗法为主,避免滥用抗生素。支原体感染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此外,保持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可通过雾化吸入、祛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给予氧疗以纠正低氧血症。

日常护理与预防措施

良好的护理有助于加快康复进程。患者应保证充分休息,摄入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稀释痰液。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流通,避免烟尘刺激。针对高危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也是预防支气管肺炎的关键。

总之,支气管肺炎虽为常见病,但若未能及时诊治,可能引发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脓胸等严重并发症,尤其对儿童和体弱者威胁较大。因此,提高公众对该病的认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疾病负担、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伍小妞儿2025-10-10 08:17:1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