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科学应对与治疗策略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这一说法在临床中并不完全准确,更规范的医学术语应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这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于长期吸烟者或长期暴露于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人群。当患者进入急性加重期时,原有的咳嗽、咳痰、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加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及时、科学的干预至关重要。

什么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期?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是指患者在稳定期基础上,出现症状突然恶化的情况,通常表现为咳嗽频率增加、痰量增多、痰液由清稀转为黄脓状,以及呼吸困难显著加重。这种急性发作常常由外界诱因引发,如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气温骤变或不规律用药等。若未能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肺功能进一步下降,诱发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支持治疗

在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初期,首要任务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吸氧是基础治疗之一,尤其是对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需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避免高浓度氧引发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建议患者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性气味和烟雾接触。

抗感染治疗:针对病因的关键措施

感染是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最常见的诱因,其中细菌感染尤为突出。当患者出现发热、咳黄脓痰、白细胞升高等表现时,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感染,应及时启动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或喹诺酮类药物,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过敏史、肝肾功能及当地耐药情况综合判断。而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一般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重点在于对症支持。

祛痰与气道管理:改善通气功能

痰液积聚会加重气道阻塞,影响气体交换。因此,在急性期应加强祛痰治疗。可口服或静脉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帮助稀释痰液、促进排痰。对于咳痰无力的老年患者,还可结合胸部物理治疗、拍背排痰或使用雾化吸入辅助排痰,保持气道通畅。

解痉平喘:缓解支气管痉挛

支气管痉挛是导致呼吸困难的核心机制之一。治疗中常采用支气管舒张剂来缓解症状。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和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可通过雾化吸入快速起效,减轻气道狭窄。茶碱类药物因其具有扩张支气管和轻度抗炎作用,也可用于辅助治疗,但需注意监测血药浓度,防止毒性反应。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

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短期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缩短恢复时间。通常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泼尼松或甲泼尼龙,疗程一般为5–7天。研究表明,合理使用激素可有效减少复发风险,但应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以防引起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重症患者的高级生命支持

当患者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尤其是Ⅱ型呼衰(低氧伴高碳酸血症)时,属于危重症范畴,必须立即采取更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首选方案,能够有效改善通气、降低插管率。若病情持续恶化或出现意识障碍、严重酸中毒等情况,则需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支持。

预防复发与长期管理

急性期过后,患者应进入稳定期管理阶段。这包括戒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规律使用吸入性药物(如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激素)、开展肺康复训练等。定期随访肺功能,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频率。

总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是一个多维度、个体化的综合过程,涉及抗感染、改善通气、控制炎症和支持治疗等多个方面。早期识别症状变化、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指导,是提高疗效、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小鱼酱2025-10-11 07:29:5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