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冬季如何科学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作

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且空气干燥,极易引发各类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人群而言,这一季节更是病情加重的高发期。据统计,约90%的慢阻肺患者在冬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加重或急性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慢阻肺患者安全过冬至关重要。

接种疫苗:筑起免疫防线

预防胜于治疗,接种疫苗是降低慢阻肺患者冬季感染风险的关键一步。建议患者在每年初冬时节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这两种疫苗能够显著增强机体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抵抗力,有效减少因流感或肺炎引发的急性加重事件。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更应优先考虑联合接种,以获得更全面的保护。

避免人群聚集,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冬季是各类病毒和细菌传播的高峰期,公共场所如商场、公交、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极易成为病原体传播的温床。慢阻肺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接触感染者,很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因此,应尽量避免前往人群拥挤的场所,必要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并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勤洗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最大限度降低感染风险。

合理安排锻炼时间,避免冷空气刺激

适量运动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和整体体质,但慢阻肺患者在冬季锻炼需格外注意时间和环境的选择。清晨气温较低,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较高,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可能诱发咳嗽、气喘等症状。建议将晨练时间适当延后,待日出后气温回升、空气质量改善时再进行户外活动。若天气恶劣,也可选择在室内进行呼吸操、太极或轻度有氧训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避免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重视居家环境管理,保持空气清新湿润

室内空气质量对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健康同样重要。冬季常因取暖而长时间关闭门窗,导致空气流通不畅,尘螨、霉菌和有害气体积聚,容易刺激呼吸道。建议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每次15-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同时可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防止空气过于干燥引发咽喉不适和气道痉挛。此外,应禁止吸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厨房油烟等刺激性气体。

出现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一旦慢阻肺患者出现咳嗽加剧、痰量增多、痰色变黄或绿、发热、呼吸困难加重等症状,提示可能合并了呼吸道感染,此时切勿自行用药,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早期干预不仅能缩短病程,还能减少住院风险,提升长期预后效果。

总之,冬季是慢阻肺防控的关键时期。通过科学接种疫苗、优化生活方式、改善居住环境以及及时就医等综合措施,患者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平稳度过寒冷季节,维护呼吸系统的稳定与健康。

从银河系来的人2025-10-11 07:35:4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