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规范化治疗策略与临床管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当病情控制不佳时,可能进入急性发作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核心在于迅速控制气道炎症、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缓解喘息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应根据发作的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分级管理,通常将急性发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度四个等级,针对不同级别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实现快速、有效的症状缓解。

轻度至中度急性发作的治疗方案

对于轻度至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首要治疗手段是及时使用速效支气管扩张剂。推荐重复吸入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气雾剂,通过定量吸入器或雾化方式给药,可快速缓解支气管痉挛。同时,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有助于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缩短恢复时间。

联合用药提升疗效

若单用SABA效果不理想,可在医生指导下加用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如异丙托溴铵,与SABA联合雾化吸入,二者协同作用可显著增强支气管扩张效果,尤其适用于存在明显气流受限的患者。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考虑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以进一步调节炎症介质释放,改善长期控制效果。

重度及危重度发作的综合救治措施

当哮喘急性发作达到重度或危重度水平时,患者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说话受限、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意识改变,此时需立即启动强化治疗方案。持续雾化吸入SABA(如沙丁胺ol)是基础措施,必要时可联合SAMA进行双支扩治疗,以最大限度打开气道。

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为了迅速控制全身及局部炎症反应,应尽早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泼尼龙(甲强龙)或地塞米松,这类药物起效较快,抗炎作用强。一般建议连续静脉滴注3至5天,待症状明显缓解、肺功能逐步恢复后,可过渡为口服糖皮质激素并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发反跳现象。

茶碱类药物的辅助支持

在特定情况下,如对β受体激动剂反应不佳的患者,可考虑加用静脉滴注氨茶碱或硫酸沙丁胺醇注射液。但需注意茶碱类药物治疗窗较窄,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因此必须监测血药浓度,确保用药安全。

多维度支持治疗与并发症防控

在积极控制哮喘症状的同时,必须重视全身状况的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至关重要,尤其是纠正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防止心律失常发生。同时,密切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酸碱失衡。

氧疗与机械通气策略

所有急性发作患者均应评估氧合状态,给予适当的氧疗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4%以上。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病情持续恶化的患者,应及时启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以减少呼吸肌疲劳、改善气体交换。若仍无法维持有效通气,则需考虑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挽救生命。

抗感染治疗的合理应用

部分哮喘急性发作由呼吸道感染诱发,尤其是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若患者伴有发热、咳黄脓痰、白细胞升高等感染征象,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覆盖常见病原菌的广谱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导致耐药风险增加。

总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是一项系统性、动态调整的过程,强调早期识别、准确分级、规范用药和全面支持。通过科学的临床管理,绝大多数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住院率和死亡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守心自暖2025-10-13 08:43:4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