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全解析:识别与应对四大高危状况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若管理不当,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急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还可能导致长期健康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糖尿病的四大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状态以及严重低血糖昏迷,帮助患者和家属提高警惕,及时识别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于1型糖尿病的紧急情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典型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尤其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其主要诱因包括胰岛素治疗中断或剂量不足,导致体内葡萄糖无法正常利用,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进而引发酸中毒。此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DKA多发生在存在应激因素的情况下,如严重感染、外伤、手术、心脑血管意外或使用某些影响血糖控制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

典型症状包括极度口渴、多尿、恶心呕吐、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呼气带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早期识别和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治疗原则:补液为主,胰岛素为辅

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在于迅速纠正脱水状态和代谢紊乱。首要措施是静脉补充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以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同时,需持续小剂量静脉输注胰岛素,逐步降低血糖水平,并抑制酮体生成。在此过程中,还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尤其是钾离子)变化,防止低钾血症等继发问题。

此外,必须积极寻找并处理诱发因素,例如控制感染、停止有害药物、处理创伤等,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病情反复。

二、高渗性高血糖状态: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又称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主要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其是那些未被诊断或血糖控制极差的人群。这类患者往往因摄入大量含糖饮料、水分补充不足,加上合并感染、发热、腹泻等应激情况,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上升,最终引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与DKA不同,HHS患者的酮体生成较少,但脱水更为严重,死亡率更高。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意识障碍、抽搐、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类似中风的症状,容易误诊。

治疗重点:快速补液,平稳降糖

治疗HHS的核心同样是大量补液,通常需要在数小时内输入数千毫升液体,优先选用等渗或半渗溶液。胰岛素治疗则相对保守,避免血糖下降过快引起脑水肿。同时,必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电解质和肾功能,预防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三、乳酸性酸中毒:罕见但致死率极高

乳酸性酸中毒是一种少见但极其危险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特点是血液中乳酸浓度异常升高,导致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患者由于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或周围血管病变,组织供氧能力下降,乳酸清除能力减弱,本身就处于高风险状态。

此外,某些降糖药物也可能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其中最典型的是苯乙双胍(现已基本退市)。该药可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干扰乳酸代谢,导致乳酸堆积。虽然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二甲双胍在正常剂量下安全性较高,但在肾功能不全、缺氧或酗酒等情况下仍可能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

如何预防与应对?

对于有心肺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可能影响乳酸代谢的药物。一旦出现乏力、恶心、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测动脉血气和乳酸水平。治疗上以纠正缺氧、改善循环、碱化血液和支持疗法为主,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四、低血糖昏迷:药物使用不当的常见后果

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尤其在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类药物(如磺脲类、格列奈类)的患者中更为普遍。当血糖低于3.9 mmol/L时即定义为低血糖,若未及时处理,可能迅速进展为意识丧失、抽搐甚至脑损伤。

常见诱因包括用药过量、进食减少、运动过度、饮酒或药物相互作用等。老年人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增加了突发昏迷的风险。

急救与预防策略

对于清醒患者,应立即口服15克左右的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片、果汁、糖果)。若患者已昏迷,则禁止喂食,应立即注射胰高血糖素或静脉推注葡萄糖。后续需持续监测血糖,防止再次低血糖发生。

日常管理中,建议患者规律监测血糖,合理调整药物剂量,随身携带含糖食品和糖尿病标识卡,教育家属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以最大限度降低低血糖风险。

综上所述,糖尿病的四大急性并发症各有特点,但都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危害大的共同特征。通过科学用药、定期监测、健康饮食和及时就医,大多数急性事件是可以预防和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及其照护者应增强防范意识,掌握基本识别与应对技能,守护生命健康防线。

火凤凰2025-10-15 10:48:1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