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减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致命并发症,这些危害你了解吗?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虽然早期症状隐匿、发展缓慢,但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健康问题。其中,最危险且危及生命的后果是“黏液水肿性昏迷”,这是一种罕见但致死率极高的急性并发症,多见于未规范治疗或病情控制不佳的甲减患者。
什么是黏液水肿性昏迷?
黏液水肿性昏迷是甲减进展到终末阶段的严重表现,属于内科急症。患者会出现体温显著下降(低体温)、意识障碍、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心率迟缓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该病症的发生往往与某些诱发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未能及时诊断甲减、擅自停用左旋甲状腺素(如优甲乐)替代治疗、长期代谢紊乱累积等。
常见诱因有哪些?
临床上,黏液水肿性昏迷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严重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创伤、手术应激、低温环境暴露,以及使用镇静类药物或麻醉剂等。尤其在老年甲减患者中更为常见,因其症状不典型,容易被误认为是衰老或其他慢性病的表现,从而延误诊治。尽管青少年发病率较低,但在先天性甲减或长期未治疗者中也有发生案例。
长期甲减对心血管系统的深远影响
除了急性危象外,长期未治疗的慢性甲减还会对全身多个系统造成渐进性损害,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脂质代谢出现异常,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极易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而增加冠心病、心绞痛乃至心肌梗死的风险。
甲减与心力衰竭的关系
甲减患者常伴有心输出量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等问题,久而久之可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别是老年患者,本身就存在心脏储备功能下降的情况,合并甲减后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心衰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提高住院率和死亡率。
多浆膜腔积液:不容忽视的并发症
甲减还可能导致体内液体潴留,引发多种浆膜腔积液,包括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腹水等。这类积液通常为非炎症性、漏出液性质,发展缓慢,初期可能无明显不适,但随着积液量增多,可压迫肺部引起呼吸困难,或压迫心脏导致心包填塞,危及生命。
其他潜在健康风险
此外,甲减还可能影响呼吸中枢敏感性,导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或通气不足,进一步加重缺氧状态;在神经系统方面,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抑郁甚至痴呆样表现;在消化系统则表现为胃肠蠕动减慢、便秘、食欲下降等。这些看似轻微的症状,实则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信号。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鉴于甲减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定期体检、监测甲状腺功能(如TSH、FT4)尤为重要,尤其是有家族史、自身免疫病史或接受过甲状腺手术的人群。一旦确诊,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如优甲乐),并定期复查调整治疗方案,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
总之,甲减虽属慢性病,但绝不可掉以轻心。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用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实现病情稳定,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障长期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