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并发症有哪些?全面解析急慢性危害及防治关键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若血糖长期控制不佳,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大致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每一类都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了解这些并发症的表现和机制,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从而降低疾病带来的身体负担。
急性并发症:突发性强,需紧急处理
2型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虽然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但其来势迅猛,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这是由于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导致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引发血液酸化。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另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情况是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特点是血糖极度升高而无明显酮症,常伴随严重脱水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抽搐或昏迷。此外,乳酸性酸中毒虽较为少见,但死亡率较高,通常与使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在肾功能不全等特定情况下有关。
低血糖症也是常见的急性问题,尤其是在使用胰岛素或促泌剂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出汗、手抖、饥饿感,严重时可导致意识丧失或癫痫发作。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掌握血糖监测方法,并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应对突发低血糖。
慢性并发症:隐匿进展,危害深远
相较于急性并发症,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更为普遍,且发展过程缓慢、不易察觉,往往在确诊时已造成不可逆的器官损伤。这类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致残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被医学界视为防控重点。
大血管病变:心血管系统的“隐形杀手”
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指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硬化进程。常见表现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以及外周动脉疾病。
其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尤为值得关注,它不仅导致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还极易发展为糖尿病足,严重者需截肢。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截肢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10倍以上,凸显出早期筛查和干预的重要性。
微血管病变:损害眼、肾功能的关键因素
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影响小血管丰富的组织器官,最典型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前者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最终可能导致失明。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是预防视力丧失的有效手段。
糖尿病肾病则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逐步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最终可能进入终末期肾病,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早期通过控制血糖、血压和使用ACEI/ARB类药物,可显著延缓肾病进展。
周围神经病变:常被忽视却影响广泛
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涉及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多个系统。最常见的是对称性远端感觉神经病变,患者常感到四肢麻木、刺痛、烧灼感,尤以夜间加重。由于感觉减退,患者容易因未察觉的小伤口而继发感染,增加足部溃疡风险。
自主神经病变则可能影响心血管调节(如静息心动过速)、消化系统(如胃轻瘫)、泌尿生殖系统(如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等功能,显著降低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种类繁多,既有突发性的急性事件,也有长期累积的慢性损害。科学管理血糖、定期体检、积极控制血压和血脂,是预防和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核心策略。提高公众认知,加强医患协作,才能真正实现糖尿病的综合防控,守护患者长远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