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全面解析高血糖带来的健康风险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若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引发多种严重的急性与慢性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类型及其发生机制,对于早期干预和科学管理至关重要。
一、2型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通常发生在血糖水平急剧升高或治疗不当时,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危险性高的特点,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当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时,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供能,转而大量分解脂肪,产生过多的酮体。酮体在血液中积聚会导致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深快(Kussmaul呼吸)、呼气有烂苹果味,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多见于血糖长期失控或合并感染、应激等情况的患者。
2. 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
又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常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特点是极度高血糖(常超过33.3 mmol/L)、严重脱水和意识障碍,但无明显酮症。诱因包括感染、脱水、使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该病症死亡率较高,需紧急住院治疗。
3. 乳酸酸中毒
较少见但极为危险,主要与组织缺氧、肝肾功能不全或使用双胍类药物(如苯乙双胍)有关。乳酸在体内堆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包括乏力、恶心、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病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
二、2型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是长期高血糖对血管和神经造成的渐进性损害,通常分为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两大类,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
1. 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高血糖会损伤眼底微血管,导致视网膜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严重者可致失明。早期无明显症状,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眼底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糖尿病肾病
是导致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初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逐渐发展为大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最终可能需要透析或肾移植。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对延缓肾病进展至关重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麻木、刺痛、烧灼感或感觉减退,夜间加重。严重者可出现肌肉萎缩、足部畸形,增加足部溃疡和感染风险。
2. 大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4倍。高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因素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脏事件频发。
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显著增加脑梗死和脑出血的风险。由于脑部供血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患者可能出现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偏瘫或认知功能下降。
外周动脉疾病与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会导致行走时腿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严重者静息时也疼痛。加之神经病变导致感觉迟钝,轻微外伤易发展为难以愈合的足部溃疡,继发感染甚至坏疽,最终可能需要截肢。
三、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综合管理”。患者应坚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遵医嘱用药,保持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同时,每年进行全面体检,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等,做到防患于未然。
总之,2型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其忽视和管理不当。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规范的医学治疗,绝大多数并发症是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的。患者应增强自我管理意识,与医生密切配合,守护自身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