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什么是糖尿病足?了解症状、成因与防治关键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其中糖尿病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突破1亿大关,并持续呈现上升趋势,稳居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在众多糖尿病并发症中,糖尿病足因其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是指在长期患有糖尿病的基础上,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引发的一系列足部病变。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合并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所导致的足部组织损伤。具体表现为足部皮肤溃烂、感染、深层组织坏死,严重时可发展为坏疽,最终可能需要截肢来挽救生命。

糖尿病足发生的两大核心条件

要形成糖尿病足,通常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医学条件:

第一,患者必须已被确诊为糖尿病。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只要病程较长且血糖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就容易引发多种远期并发症,足部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第二,存在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和/或外周血管病变。高血糖会损害下肢的神经功能,导致患者足部感觉减退甚至完全丧失,无法及时察觉外伤或压力刺激;同时,血管狭窄或闭塞会使足部供血不足,组织修复能力下降,轻微伤口也可能迅速恶化为难以愈合的溃疡。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早期糖尿病足可能并无明显疼痛感,这恰恰是最危险的地方——因为患者往往忽视了足部的异常变化。常见的症状包括:

  • 足部麻木、刺痛或烧灼感(神经病变的表现)
  • 皮肤干燥脱屑、颜色发暗或出现紫斑
  • 脚趾变形、鸡眼或胼胝反复出现
  • 小伤口久治不愈,逐渐发展为深部溃疡
  • 伴有恶臭的分泌物,提示已有感染
  • 严重者出现骨髓炎或肢体坏疽

我国糖尿病足的流行现状

据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糖尿病足的总体发病率在4%至10%之间,且这一比例仍在逐年升高。更令人担忧的是,一旦发展为糖尿病足,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低于部分癌症,截肢风险显著增加。研究显示,约15%-2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会经历至少一次足部溃疡,而每30秒就有一例糖尿病相关的下肢截肢手术在全球发生。

糖尿病足的危害不容小觑

糖尿病足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还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治疗过程往往漫长复杂,涉及清创、抗感染、血管重建、高压氧治疗等多种手段,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昂。此外,截肢后的康复难度大,心理创伤严重,许多患者因此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压力。

如何预防和科学管理糖尿病足?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足部护理至关重要。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定期监测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是根本;每天检查双脚是否有红肿、破皮、水泡等异常;选择合适鞋袜,避免挤压摩擦;禁止赤脚行走,防止意外受伤;戒烟限酒,改善血液循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足部评估,包括神经和血管功能检测。

一旦发现足部有伤口或感染迹象,应立即就医,切勿自行处理或拖延治疗。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如内分泌科、血管外科、骨科、感染科协作)已被证明能有效降低截肢率,提高治愈率。

总之,糖尿病足是一种可防可控但后果严重的并发症。提升公众认知、加强早期筛查、规范治疗流程,是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树立“护足意识”,从细节做起,守护自己的每一步健康。

最好的朋友2025-10-24 09:23:2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