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早期筛查的重要性及科学防治策略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持续上升,其并发症也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其中,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截肢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健康问题。因此,开展糖尿病足早期筛查项目,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还能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导致下肢血液循环障碍和周围神经病变,进而引发足部组织损伤、感染甚至坏疽的一类综合征。该病症通常表现为足部麻木、刺痛、感觉迟钝、皮肤干燥开裂,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化脓乃至骨髓炎,最终可能导致截肢。
糖尿病足筛查的核心内容
为了实现早发现、早干预,糖尿病足筛查主要围绕两大系统展开:下肢血液循环评估与周围神经功能检测。这两项检查能够全面反映患者足部的供血状况和神经传导能力,是评估糖尿病足风险的关键手段。
1. 下肢血液循环检测
血液循环障碍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基础。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和下肢动脉造影。彩超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式,可以清晰显示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斑块或闭塞情况;而动脉造影则更为精准,适用于疑似严重血管病变的患者,能为后续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2. 周围神经功能评估
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会导致足部感觉减退,使患者难以察觉外伤或压力刺激,从而增加溃疡风险。临床上常用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来评估神经功能。此外,还可以结合足部振动觉测试、温度觉检查以及10g尼龙丝触觉试验等简单易行的方法,综合判断神经损伤程度。
高风险人群需定期筛查
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会发展为糖尿病足,但某些人群属于高危群体,应纳入常规筛查范围。这些人群包括:病程超过5年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长期不达标者、有吸烟史、合并高血压或高血脂、曾有过足部溃疡或截趾史的患者。建议此类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系统的糖尿病足筛查。
预防胜于治疗:日常护理不可忽视
一旦筛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循环障碍或神经损伤,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这包括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戒烟限酒,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赤脚行走,每日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红肿或水泡,并保持足部清洁与适度保湿。
结语:构建糖尿病足防控体系
糖尿病足并非不可避免的结局,通过科学的筛查机制和规范的健康管理,绝大多数严重后果都可以被提前阻断。医疗机构应推广标准化的糖尿病足筛查流程,患者也应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医患协同,共同构筑抵御糖尿病足的坚固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