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骨质疏松高发人群有哪些?这些群体需特别警惕

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尤为常见,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骨骼代谢逐渐减缓,骨密度下降速度加快,导致骨骼变得脆弱易折。同时,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减弱,对钙质的摄入和利用效率降低,进一步加剧了骨量流失。此外,许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或健康原因减少了户外活动,导致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大幅减少,体内维生素D3合成不足,影响钙的吸收与沉积。长此以往,极易引发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风险,特别是髋部、脊柱和手腕等部位的骨折发生率显著上升。

青少年在快速生长期也面临骨质疏松风险

虽然骨质疏松常被认为是“老年病”,但其实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青少年同样不容忽视。在青春期,身体对钙的需求量急剧上升,骨骼快速延长增粗,若日常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或存在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就难以满足骨骼发育所需。即使部分青少年有补钙意识,但如果补充不科学、不持续,或者伴随高强度运动、熬夜、压力大等因素造成营养消耗过快,仍可能出现骨量偏低甚至早期骨质疏松的情况。因此,家长应重视青少年的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的钙、蛋白质及维生素D摄入,为未来骨骼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孕期女性更需警惕骨质流失

怀孕期间,母体不仅要维持自身骨骼健康,还需为胎儿提供大量钙质以支持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尤其是在孕中晚期,胎儿骨骼钙化加速,对钙的需求达到高峰。如果孕妇未能及时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摄入足够的钙,身体便会从母体骨骼中“调用”钙质,长期如此将导致母体骨密度下降,增加产后骨质疏松的风险。此外,部分孕妇因妊娠反应严重,食欲不佳,或缺乏科学的营养指导,更容易出现钙摄入不足的问题。因此,孕期合理补钙、适度晒太阳、适当运动,对于预防骨质疏松至关重要。

其他潜在高风险人群也不可忽视

除了上述三类主要人群外,还有一些特殊群体也属于骨质疏松的易发对象。例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慢性病患者、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肠胃吸收障碍的人群、绝经后的女性(因雌激素水平骤降导致骨流失加速),以及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亚健康人群。这些因素都会干扰正常的骨代谢平衡,加速骨量丢失。因此,无论年龄大小,只要存在相关风险因素,都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早干预,防患于未然。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预防骨质疏松是一项长期工程,核心在于“开源节流”。一方面要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多吃奶制品、豆类、深绿色蔬菜、鱼类等富含钙的食物,并结合适量日晒促进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另一方面要通过规律的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力量训练)刺激骨骼生长,增强骨强度。同时,避免过度饮用咖啡、碳酸饮料,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有效降低骨折风险,提升生活质量。

小虎看就看2025-10-29 11:40:0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