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得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该如何应对与预防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一种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可能发生,尤其是在应激状态或治疗中断的情况下。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如极度口渴、频繁排尿、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并带有烂苹果味、意识模糊等,必须立即就医。该病症进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及时识别症状,尽快送医抢救

早期识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至关重要。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高血糖、血酮和尿酮升高、代谢性酸中毒以及脱水体征。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转而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导致血液酸化。此时患者常感到乏力、头晕、腹痛,严重者可能出现嗜睡甚至昏迷。因此,一旦怀疑发生酮症酸中毒,应立即送往具备内分泌急救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住院治疗的关键措施

在医院内,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主要围绕三大核心原则:补液、胰岛素治疗和纠正电解质紊乱。首先,大量补液是治疗的基础,通常采用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来迅速恢复血容量,防止因严重脱水引发的低血压或休克。对于伴有恶心、呕吐、无法进食的患者,切勿强行喂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或引起误吸。

其次,胰岛素治疗用于降低血糖和抑制酮体生成。一般采用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的方式,既能平稳控制血糖下降速度,又能有效清除血液中的酮体,避免血糖骤降带来的脑水肿风险。医生会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动态调整胰岛素用量,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警惕并发症,全面评估器官功能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急性肾功能损伤。由于脱水和低血压导致肾脏灌注不足,部分患者会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现象。此外,还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尤其是低钾或高钾引起)、脑水肿、肺部感染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心电图、电解质水平及血气分析,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实施多学科联合救治。

恢复期管理与出院标准

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并不代表可以立即出院。必须等到血糖控制平稳、血酮和尿酮完全转阴、酸中毒纠正、电解质恢复正常,并且能够耐受口服饮食后,方可考虑转入皮下胰岛素治疗并准备出院。出院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的健康教育,包括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技巧、饮食管理以及识别早期预警信号的能力。

重在预防,科学管理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在于规范管理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遵从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切忌擅自停药或减量,尤其是在感染、手术、情绪波动或饮食异常等应激状态下更应注意血糖变化。定期监测血糖和尿酮,特别是在发烧、感冒、腹泻或食欲下降期间,建议每日检测尿酮一次,以便早发现、早干预。

同时,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受凉、预防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也是重要的预防手段。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并定期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等指标,有助于长期稳定控制病情,降低急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语澜2025-11-03 09:41:3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