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什么是酮症酸中毒?了解其成因、症状与预防措施

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简称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尤其多发于1型糖尿病患者,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可能发生。该病症发展迅速,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因此,了解酮症酸中毒的发病机制、早期征兆以及应对策略,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酮症酸中毒的基本原理

在正常人体内,葡萄糖是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而胰岛素则是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关键激素。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因停用降糖药物、感染、应激等因素导致胰岛素作用减弱时,血糖无法被有效利用。此时,身体会启动备用能源系统——分解脂肪来提供能量。

脂肪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叫做“酮体”的代谢副产物,主要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在健康人中,酮体仅少量存在,通常不会造成问题。然而,在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情况下,脂肪大量分解,导致酮体在血液中迅速积累。

为什么酮体会引发酸中毒?

酮体属于酸性物质,当其在体内浓度过高时,会打破血液的酸碱平衡,使血液趋向酸性,这一过程称为“代谢性酸中毒”。随着酸性环境的加重,患者的呼吸系统会代偿性加快呼吸(表现为深大呼吸,也称Kussmaul呼吸),试图通过呼出二氧化碳来缓解酸中毒。

如果不加以干预,酸中毒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神经系统和肾脏功能,严重时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因此,酮症酸中毒是一种需要紧急医疗干预的急症。

诱发酮症酸中毒的常见原因

多种因素可能触发酮症酸中毒的发生。最常见的包括:突然停用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急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严重应激(如手术、创伤)、饮食失调以及酗酒等。此外,部分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在尚未接受治疗前,也可能因长期高血糖而直接发展为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的典型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极度口渴、频繁排尿、乏力、恶心和呕吐。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尤其是儿童易误诊为急腹症)、呼吸加深加快、呼气带有类似“烂苹果”的气味(丙酮味)、意识模糊甚至昏迷。一旦发现这些征兆,应立即就医检测血糖和血酮水平。

如何诊断与治疗?

医生通常通过检测血糖、血酮、尿酮、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水平来确诊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包括补充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纠正脱水(通过静脉输液)、恢复电解质平衡以及处理潜在诱因(如抗感染治疗)。

轻度病例可在门诊密切监测下治疗,但大多数中重度患者需住院接受强化管理,确保生命体征稳定。

预防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方法

预防是应对酮症酸中毒的最佳策略。糖尿病患者应坚持规律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在生病或压力较大时更应加强监测。当血糖持续高于13.9 mmol/L时,建议使用尿酮试纸或血酮仪检测酮体水平。若发现酮体阳性,应及时联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情绪波动,也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降低急性并发症的风险。

总之,酮症酸中毒虽然危险,但只要提高警惕、科学管理糖尿病,大多数情况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患者和家属应增强疾病认知,掌握应急处理知识,为健康保驾护航。

肥肥全2025-11-03 10:07:3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