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症酸中毒的护理要点及全面管理策略
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主要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进而引发代谢性酸中毒。该病症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因此,科学、系统的护理措施在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稳定病情,还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快速补液纠正脱水状态
由于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患者通常存在严重的脱水现象,体液丢失可达体重的5%~10%。因此,补液是酮症酸中毒护理中的首要措施。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照先快后慢的原则进行补液。初期可使用生理盐水快速输注,以恢复血容量、改善循环状态;随着血糖下降,逐步过渡到5%葡萄糖溶液,防止低血糖发生。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评估补液效果。
补液过程中的护理观察重点
在补液过程中,护士需持续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弹性、黏膜湿润度以及中心静脉压变化,判断脱水是否逐步纠正。对于老年患者或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应警惕补液过快引发的心力衰竭,必要时配合医生调整输液速度和方案。
二、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
酮症酸中毒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护理人员必须定时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每小时出入水量,包括尿量、呕吐物、引流液等。特别要注意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变化,如出现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提示酸中毒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
神经系统状态的动态评估
意识障碍是重症DKA的常见表现。护理中应每15~30分钟评估一次患者的神志情况,观察是否有嗜睡、烦躁、昏迷等表现。同时检查双侧瞳孔大小、对光反射是否灵敏,以判断是否存在脑水肿风险。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疗团队采取应对措施。
三、积极处理诱因与并发症
感染、中断胰岛素治疗、急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均为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查明并控制原发病因,例如加强呼吸道管理、留取痰液或尿液标本送检、协助完成影像学检查等。同时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继发问题。
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的维护
DKA患者常伴有低钾、低钠、低氯等电解质紊乱。在胰岛素治疗开始后,血钾会迅速下降,因此必须遵医嘱定期监测血钾水平,及时补充钾离子。此外,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合理使用碳酸氢钠纠正重度酸中毒,但需避免过度纠酸导致脑脊液pH反常变化。
四、基础护理与生活照护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护理人员应每日为患者清洁口腔两次以上,预防真菌感染;定时翻身拍背,每2小时一次,防止压疮形成。对于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尿布或使用导尿装置,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
饮食护理的阶段性管理
昏迷期间应严格禁食,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支持。当患者意识恢复、恶心呕吐缓解后,可逐步给予温开水、米汤等流质饮食,随后过渡至半流质、软食。饮食应遵循“低脂、低糖、适量蛋白”的原则,并配合胰岛素治疗调控血糖波动。
五、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
许多患者在经历酮症酸中毒后会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沟通,耐心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其治疗信心。同时,在病情稳定后开展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监测血糖、识别早期症状,从而降低未来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是一项系统而精细的工作,涵盖生理监测、基础护理、病因干预和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通过全面、规范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显著提升救治成功率,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
